说到邢枣仁,很多朋友都知道,它是咱们本地有名的道地药材,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声名远播。但由于近年来出现的“抢青”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酸枣的品质。因此,每年这个时候,信都区各级各部门加大查处力度,保证野生酸枣的质量。
在信都区北小庄乡,放眼望去,满目青翠。
每到这个时间段,乡执法队的队长李青山,格外地忙碌。这会儿,他就正联合信都区农业农村局、及乡派出所的执法人员共同开展巡查任务。
据了解,信都区约有35万亩野生酸枣树,其中北小庄乡就是是太行百里酸枣产业带,也是邢台酸枣仁的主产区。
酸枣仁药用价值高,收购价也逐年水涨船高,成为了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由于部分不法商贩为追求低成本,在酸枣翠绿之时开始采收,造成了资源破坏,严重损害了邢台酸枣仁的市场声誉。
最近,信都区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布通告,明确禁止酸枣“抢青”采收行为,并要求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和巡查力度,坚决打击各类提前采摘、收购、销售酸枣行为。
为了加强宣传引导,信都区农业农村局出动人员,奔波在辖区的北小庄乡、西黄村、太子井乡等酸枣种植区域,对酸枣“抢青”行为进行劝阻。
这次,信都区农业农村局的武玉臣还趁着农户培训种植技术的时间,为30多位酸枣种植户宣讲“抢青”的危害。
截至目前,信都区共已立案查处6起酸枣“抢青”行为。
酸枣产业已经成为了我们对外的一张明信片,酸枣质量也就是信誉的保证,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忘记了邢枣仁的长远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对“抢青”行为说不。
有事反映找快报
热线电话
戳视频---看详情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