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为( )。A.情绪情感B.动机C.记忆D.性格2.情绪是由独特的( )、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A.客观体验B.主观体验C.情感体验D.态度体验3.( )具有不稳定性,往往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它有较为明显的外部表现,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A.感情B.情绪C.情感D.个性4.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即( )、悲哀、愤怒和恐惧。A.失望B.激动C.喜爱D.快乐5.根据情绪的发生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基本形式的是( )。A.心境B.激情C.愤怒D.应激6.( )是一种具有弥散性的、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它一经产生,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A.情感B.心境C.激情D.应激7.( )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绝望、极度悲伤等都是其状态的表现。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8.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是( )。A.道德感B.心境C.激情D.应激9.从社会内容角度,情感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激情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10.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时,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心境D.美感11.喜欢小动物的儿童,会经常接近小动物,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掌握有关小动物的常识。对于那些害怕小动物的儿童,则很难做到。这说明了情绪的( )。A.适应功能B.组织功能C.动机功能D.信号功能12.新生人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这体现了情绪情感的( )。A.动机功能B.感染功能C.信号功能D.组织功能13.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和父母分离。这是( )。A.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B.情绪的分化C.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D.情绪的社会化14.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幼儿保持健康的情绪?( )A.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B.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C.束缚孩子的活动、交往D.让幼儿学会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15.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16.儿童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是( ),它代表不愉快的情绪。A.哭B.笑C.怕D.怒17.婴幼儿的笑主要有以下类型:自发性的笑和( )。A.诱发性的笑B.微笑C.大笑D.狂笑18.( )又称内源性的微笑,主要发生于婴儿的睡眠中,困倦时也可能出现。A.微笑B.自发性的笑C.反射性的诱发笑D.社会性的诱发笑19.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 )发生的标志。A.最初诱发性微笑B.最初社会性微笑C.最初生理性微笑D.最初自发性微笑20.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新生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不包括( )。A.怕B.怒C.爱D.烦21.华生认为,新生儿害怕两种事件,即( )。A.大声和陌生B.大声和失持C.抚摸和失持D.吵闹和陌生22.( )是由于限制新生儿运动引起的。A.怕B.烦C.怒D.爱23.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 )。A.痛苦B.惧怕C.兴奋D.厌恶24.( )认为幼儿情绪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系统化阶段。A.布里奇斯B.林传鼎C.伊扎德D.拉扎勒斯25.林传鼎认为,幼儿从( )岁开始,陆续产生了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A.1B.2C.3D..( )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A.克雷奇B.林传鼎C.伊扎德D.拉扎勒斯27.( )编制了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给表情识别提供了一个客观依据。A.布里奇斯B.伊扎德C.林传鼎D.孟昭兰28.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三类,不包括( )。A.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B.儿童对教师微笑C.儿童对小朋友笑D.儿童对陌生人微笑29.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的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C.自我调节性需要D.社会性需要30.( )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处于由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A.1~3B.2~3C.3~4D.4~.下列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的是( )。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32.幼儿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二是( )。A.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B.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C.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D.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33.两三岁以后的儿童,常常由于被告知蛇会咬人、黑夜有鬼等,而产生怕蛇、怕黑等情绪。这体现了情绪情感发展的哪种水平?( )A.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B.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C.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D.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情感34.幼儿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焦虑等,都属于与( )相联系的情感体验。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自我意识35.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不包括( )。A.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B.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C.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D.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36.儿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 )。A.幼儿初期B.幼儿中期C.幼儿晚期D.小学生初期37.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 )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学低年级38.(年真题)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 )。A.道德感的发展B.羞愧感的发展C.美感的发展D.理智感的发展39.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问“这是什么”,逐渐发展到问“为什么”“怎么样”等。这是( )的表现形式。A.道德感B.理智感C.实践感D.美感40.新入园的幼儿,看见妈妈离去时,会伤心地哭,当妈妈的身影消失后,经老师劝导,很快就会愉快起来,如果妈妈再次从窗口出现,又会引起孩子的不愉快情绪。这表明( )。A.幼儿情绪的易冲动性B.幼儿情绪的外露性C.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易受情境的影响有关D.幼儿情绪的易变与幼儿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有关41.幼儿园教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B.教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42.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A.情绪具有外露性B.情绪控制能力较差C.情绪具有易冲动性D.具有意志成分43.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A.感知觉的发展B.语言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发展D.情绪气氛的熏陶44.(年真题)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整幼儿激动的情绪?( )A.转移注意力B.斥责C.冷处理D.安抚45.妈妈对正在大哭的幼儿说:“看这里这么多的泪水,我们正缺水呢,快来接吧。”这时妈妈真的拿来一个杯子,幼儿破涕为笑了。这种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B.消退法C.冷却法D.想象法
二、简答题1.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2.为了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父母和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3.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4.幼儿高级情感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简述情绪、情感与幼儿活动的关系。6.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华华3岁,她最喜欢小鸭子玩具了,但有一次不小心将一只小鸭子玩具打碎了,华华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妈妈给了她一块巧克力糖,她立刻笑了起来。有一天,她看见一个新来的小朋友哭了,她也跟着哭了起来。问题: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原理,对上述案例加以分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颖是一个6岁的女孩。她妈妈是个有心人,把小颖在4岁半至5岁半一年中的提问做了详细的记录,共多个问题,而且涉及面非常广泛。她妈妈也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对孩子的提问总是认真对待,并鼓励孩子提问。老师评价说,小颖知识面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这些都是与她妈妈正确的教育分不开的。问题:(1)根据案例分析小颖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2)请提出正确的教育措施。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弘弘是个内向的男孩子。他有一个特殊嗜好,喜欢吮吸手指头,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将手指头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吸吮,吸的手指头都蜕皮了,大拇指关节处被吸得肿得高高的。据父母反映,这个习惯在弘弘两岁时就已经形成。在幼儿园的时候,弘弘又将他的小手放在嘴巴里了,好像婴儿吸奶瓶一样,老师告诉他,这样很不卫生,请他拿出来,可是转个身他又我行我素了。睡着的时候,老师发现他将手指头塞进嘴巴里,香甜地进入了梦乡……老师悄悄地将他的手指头拔出来,没有想到,他居然能在睡着的时候,将手指头继续塞回嘴巴里。经过教师调查,发现弘弘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几个月才回家一次,母亲自由职业,常常去外地照顾父亲,还有两个已经上小学的姐姐和哥哥,家里一直是由保姆照顾这几个孩子的生活,而这个保姆年纪很小,不过20来岁。弘弘从小由保姆带大,每天晚上都和她睡,保姆自然样样事儿都由着他,而弘弘也对保姆特别亲热,整天形影不离。父母有空才回家,与弘弘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年幼的弘弘显得特别焦虑和内向,因此,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对于弘弘吮吸手指这一不良习惯,父母时常批评制止,有时忍不住狠狠地打他的手。在家长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家长不注意的时候他就会吮吸得更加厉害。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弘弘产生此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矫治策略。4.(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星期一,已经上小班的松松在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一直唠叨,说:“我要打电话给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教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老师生气地说:“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问题:请简述上述教师的行为,并提出三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
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扫描下面的宜兴到常州回程车常州到宜兴回程车物流配牙齿烂门牙反复蛀牙周炎有何因众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