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病人因为可能患有心理/精神病而接受基因测试,这种测试被认为可以帮助主治医生确认如何用药更高效。事实上,这项测试并不一定像市面上吹捧的那样有效。
新英格兰调查报告中心(theNewEnglandCenterforInvestigativeReporting)前不久在波士顿环球报发文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发现当下盛行的基因测试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利益冲突等问题。
早前一位研究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撰文道:基因测试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十分危险!
美国有超过万人,每年都会遭受各种心理/精神问题的困扰,这大概占到了美国五分之一的人口。而诊断标准又是相对主观,且高度依赖于病人自述的。即便是最精准的诊断(任何诊断都不可能独立于科学测试而存在)也不能保证采用的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效。许多病人发现自己服用的药品种类和计量在不断地变换,这意味着医生自己也并不确定如何用药更可靠,这对病人的情绪状态影响是非常大的。
最初基因测试的出现就是因为,人们相信它能够有效缩减诊断范围。波士顿环球报这样写道:基因测试的基本科学原理就是通过分析病人的遗传信息,确定其对于药物的新陈代谢反应,从而达到选择最合适药物的目的。这看起来十分令人信服,并且在过去三年里,超过60万病人接受了基因测试。
在诊断领域大放异彩使得越来越多研究者投入到基因测试的研究中去,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新英格兰调查报告中心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有许多支持基因测试的文章发表,但很少涉及方法学的内容。许多支持基因测验的医生似乎都与提供测试的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自己从不透露,而高大几千美金的测试费用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眼下,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并没有对市场上的基因测试进行监管,虽然调查人员多次称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着手整顿,但还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相关基因测试公司还在不断推出新的测试项目。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基因测试在未来的某天也许会为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突破,但现在它还只是“一篇炫酷的科幻小说”,波士顿环球报这样说。
------------------------
更多心理学前言研究及科学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