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莉莉是一名高三应届生,最近她心情低落,且迟迟不能调整好心态去全力以赴地复习。班主任发现此情况后,单独找了时间与莉莉谈话,发现莉莉因模拟考试成绩下滑而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班主任为此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了莉莉建议,她调整好了心态并在最后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该例子中,班主任的角色是()。
A.授业解惑者
B.示范者
C.传道者
D.心理辅导者
↓↓↓
↓↓↓
题干中的心情心态就是心理辅导,授业解惑指的是知识方面的困惑,比如为什么13题选择D而不选A?而心理辅导者是关于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方面的角色。“授业解惑传道者”出自韩愈的《师说》。C项传道者指的是儒家的仁义,韩愈是一个儒学家,学习的就是孔孟之道,所以这里的“道”就是儒家讲究的仁义。B项示范者一般会考一些古文,比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或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
2.黄老师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对学生们的态度变得十分冷淡、消极,甚至不愿意与学生接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视而不见。黄老师的表现属于教师职业倦怠中的()。
A.情绪耗竭
B.去人性化
C.个人成就感低
D.角色冲突
↓↓↓
↓↓↓
考查老师的职业倦怠。老师会因为职业因素,社会压力等因素形成职业倦怠,有三种表现:情绪耗竭(自己生理和心理方面,力不从心,情绪波动较大,如今天狂喜,明天暴怒)、去人性化(对学生没有人性,冷漠、忽视)、个人成就感低(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有消极性评价,觉得自己变不成专家)。D项角色冲突: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
3.()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奥苏贝尔
↓↓↓
↓↓↓
强调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4.自习课上,如果老师看堂,所有学生都能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老师一旦离开,学生们就会大声说话,随意离开座位。据此推断,这样的课堂纪律属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
↓↓↓
题干信息明显反映的是A项教师促成的纪律。B项集体促进的纪律,如三年级二班,大家一定规定,早上六点起来上自习,晚上学到十点钟。C项任务促成的纪律,比如马上有拔河比赛,每天晚上六点来进行练习,练到六点半。D项自我促成的纪律。
5.下列属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的是()。
A.接受
B.操作
C.组织
D.应用
↓↓↓
↓↓↓
考查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布卢姆把认识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D项应用是指我们对知识理解了之后,对知识高水平的理解。A项接受是情感领域的。B项操作是动作技能。C项组织是情感。
6.到了17世纪,教育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其中赫尔巴特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下列属于赫尔巴特的思想是()。
A.提出了五步教学法
B.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C.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D.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观点
↓↓↓
↓↓↓
赫尔巴特的思想,一原则、两基础、三中心、四阶段是赫尔巴特提出的。A项五步教学法是杜威提出的(了解即可)。B项四阶段是明了、联合、系统、方法。C项因为“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所以我们可以把赫尔巴特称之为“科学教育学之父”。D项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的就是教育要与德育相联系。口诀:“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
7.人口的流动对教育有制约作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拖家带口的在大城市打拼,不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诸多影响,人口的流动对教育有影响,同时教育也对人口有再生产的作用。下列属于教育与人口的再生产作用的是()。
A.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
B.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C.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的结构
D.教育可以消除人口的流动
↓↓↓
↓↓↓
考查的是教育与人口的关系。D项教育只能调控人口的地域流动,不能够消除人口的流动。
8.某教育观点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下列观点与之相契合的是()。
A.“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B.“白板”说
C.“学习优势说”
D.“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
↓↓↓
题干中描述的是外铄论。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也叫成熟优势说,解决的问题是影响人的那么多因素中,生理成熟占优势,所以格赛尔是内发论。C项学习优势说强调在众多因素中学习和教育是影响人的因素,即外铄论;环境是包含教育的,环境指的是除去自身以外的一切情况,所以包含教育。D项是荀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现在世风日下,人的本性好利,任这种天性的发展,人就变得好争,谦辞就消亡了;所以荀子提出“化性起伪”,“伪”通“为”,指的是行为;所以属于外铄论。A项是威尔逊的观点,属于内发论。
9.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室里安有监控,马老师私自打开监控,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且当众公布学生的信件,辱骂学生,马老师侵犯了学生的()。
A.隐私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
↓↓↓
↓↓↓
打开监控、私拆信件侵犯了隐私权,辱骂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强调自由,比如关禁闭。
10.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下列属于新课改课程结构改革的是()。
A.学制统一采取六三三学制
B.从小学到高中把实践活动设置为必修课程
C.农村课程要多引进现代高科技产品
D.小学阶段主要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
↓↓↓
A项我们国家强调的是九年一贯制。C项农村课程是要为当地的经济服务。
11.从古至今,教育家都在倡导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
A.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B.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C.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D.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
考查的是启发式教学,简单说就是启发式教学的贯彻要求。启发就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B、D两项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2.学期末,班主任要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品行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其步骤包括()。
A.学生自评
B.小组评议
C.班主任评价
D.信息反馈
↓↓↓
↓↓↓
考查的是操行评定的步骤。它的步骤是: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最后进行总结,以评语的方式进行信息反馈。老师给家长的评语即操行评定的表现。
13.20世纪70年代,教育家麦克菲尔提出体谅和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风靡北美和英国,下列关于体谅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体谅模式对于人性的观点与孟子相同
B.认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天赋
C.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
D.倡导的是民主的德育观
↓↓↓
↓↓↓
考查的是体谅模式,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菲尔。强调的是把情感置于核心,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原谅,坚持的是性善论的观点,倡导的是天赋的自我实现,提倡的是民主教育观。C项是模仿模式,强调的是榜样的重要作用,提出者是班杜拉。
14.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列不属于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的是()。
A.春游
B.集体听报告
C.记日记
D.科技小组
↓↓↓
↓↓↓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最基本的是小组活动。A项春游属于群众活动。B项集体听报告是群众性活动。C项记日记是个人活动。
15.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A.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B.意义识记发展迅速
C.具体记忆占主导
D.无意识记占主导
↓↓↓
↓↓↓
考查的是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强调有意记忆占主导,能够理解知识,逐渐向抽象记忆发展,理解性记忆。C项具体记忆占主导是小学时期。D项无意识记占主导也是小学时期。
1.从年1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