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杨艾莉)
1、数字经济:技术、数据驱动,全产业数字化升级
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1.1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有机结合
根据国务院1月12日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核心生产要素的变化能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产业的诞生。
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力为关键生产要素,人们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生活方式。
工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技术、资本为关键生产要素。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动力为核心要素,让机器取代手工,提高了纺织、农业、冶金、采矿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催生了蒸汽机车、火车、汽船等新兴交通工具;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内燃机为核心要素,取代蒸汽动力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借助飞机、汽车等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也带动了化学、石油、光学、电力、通讯等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电力更是成为当前无处不在的“基本设施”。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通信、电子、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数据信息的产生、传播、处理、存储速度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生产要素,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社交、视频、游戏、音乐、电商、本地生活、导航等。TMT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将数据及有关技术渗透到传统行业,智力劳动的效率大幅提高,带动建筑、能源、交通、军工、公共事业、医疗、金融、消费、教育等传统行业升级。
据中国信通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年)》,数字经济的构成包括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初级阶段:数据赋能传统产业。基础的数字产业化(1.0)主要是狭义的信息产业范畴,业态包括数据基础设施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基础的数字产业化相对完善后,开始催生传统产业的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通过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传统产业的业务流程与数据资源实现深度融合。
升级阶段:数据实现产业化。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数字经济将逐渐迈向数字产业化2.0时代,产业数据作为资源要素进行横向赋能与纵向一体化赋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目前来看,国内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已从数字产业化1.0时代迈入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的阶段,现阶段,只有做好各领域的产业数字化工作,才能为全面实现数字经济,进入数字产业化2.0时代打好基础。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经济贡献大。根据IDC的研究,全球数字经济-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6%,到年,全球数字化GDP将达到46万亿美元,占经济总量的46%;数字化转型则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年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直接投资将达到5.5万亿美元。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年,在抽样的47个国家中,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7%,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为84.4%。
1.2特点:技术和数据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
1、新一代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重视数字技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加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行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智能制造工程。11月18日,人民日报发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表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能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成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根据《十四五规划》,对于VR/AR,要推动三维图形生成、动态环境建模、实时动作捕捉、快速渲染处理等技术创新,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和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对于人工智能,要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算法推理训练场景,推进智能医疗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
2、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
数据要素本身拥有使用价值,预计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速。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十三五期间,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交易等环节在内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年市场规模达亿元,预计到年规模将达亿元,CAGR达26.3%。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需要大量公共、企业和个人数据作为支撑。10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表示,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其中就包括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这过程中,数字化服务的建设需要庞大的数据体量,数据可以为未来规划做预测、分析客户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或用于分析现状从而防范风险。
国家正为数据完善产权、流通、交易等制度。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要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相关制度建设的内容包括: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要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和监管规则体系,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此外,各省市近年均出台了数据流通和交易相关的政策。
数字经济有关技术及理念,已经运用到了高端装备、军工、汽车、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为业务开展环节降本提质增效。
高端装备:数字经济与高端装备结合形成工业互联网,节省成本方面,能通过准确获取生产现场数据,来精细化管理供应链和财务,从而减少原材料消耗、平衡库存、减少利息支出;提高效率方面,通过分析“人、机、料、法、环、测”各环节数据,可更快捷地发现生产瓶颈与产品缺陷原因;提高产品服务品质方面,在高度智能化、柔性化后,企业可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生产模式由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化生产进化。
军工:军事智能化时代下,战争将以海量数据、人工智能软硬件为基础,在天基平台、电子平台、网络平台的辅助下,提高侦察监控、通信传感、运算决策的效率。
汽车:借助通信、电子、计算机、大数据、AI等领域技术配合,在车联网方面实现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高速等车路协同应用;在智能驾驶方面,驱动多种传感器感知环境,辅助驾驶;在智能座舱方面,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全液晶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等产品;在汽车生产方面,借助大数据,能够帮助汽车行业开展市场定位、市场营销、收益管理以及需求开发。
能源:泛在电力物联网借助移动互联、AI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将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业务协同,确保电网更安全运行、管理更精细。此外,区块链也能追溯可再生能源的流转,智能驾驶配合V2G可实现能源的动态调配。
金融:目前金融行业大量的业务场景仍借助人工开展,AI、NLP、RPA、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挖掘,能帮助行业进行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数字营销、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
2、数字经济与传媒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行业、数据流通带来价值
作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高频接触的传媒互联网行业,数字经济在该领域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和普及,同时也在向工业等领域渗透。其中,有关技术驱动了内容生产、分发、呈现、应用的变革升级,是众多新兴商业、变现模式诞生的前提,并有望开辟更多的市场空间。新技术方面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