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高三党来说最大的大件事是什么?
当然高考大纲修改!
新考纲出炉!
相信大家最近都看了很多很多的相关报道和经验,到底有没有用?高考新大纲到底该怎么复习?本车会给大家整理复习备考全攻略!详细超实用哦!
今天先发语文,其他科目接下来几天陆续发~请收下
↓↓↓
新考纲内容提要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新考纲内容解读
1、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向来是语文教学的热点词汇,同时,也是高考语文试题最重要的能力要求。但什么是语文能力呢?按照一般的说法,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高考考场上,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无法考查,但对其余几个方面的考查一般都会涉及到。这些都是“能力”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考题中就是《考试大纲》中所分解的相关能力要求。这里不再赘述。那么什么又是人文素养呢?按照赵志宏先生的解读就是: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精神包括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些都是“修养”方面的问题,也就是高考试题还肩负着引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的人的责任。如果按照这一理解,那么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就是:在命题素材的选择上既体现出“人文性”(涉及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社科领域的内容),又兼顾这些内容应该体现出的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正能量”。从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选材看,基本体现了这一理念。
2、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什么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修订意见”中列举出“鉴赏评价能力”作为例子。其实,在历年的考题中,涉及“鉴赏评价能力”的试题主要在古诗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板块中,如果要增加这一层级能力的考查,除了在这部分试题中增加相应的考题外(比如小说阅读或传记阅读中将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概括改为对人物进行评价,在多选题中增加鉴赏评价类的选项等),还有可能在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一道客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行为、业绩等进行简要评价等。
3、选考模块均作为必考内容延续整整10年的“选做题”终于在年高考中“终结”,这是本次考纲修订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热点。不少语文界同仁特别是高三教师、所有年高考使用全国卷的考生及其家长对此非常白癜风吃什么药白癜风哪家医院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