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测试
情感测试

您现在的位置: 情感测试简介_情感测试玩法 > 情感测试规则 > 2017深圳二模语文科试题答案来了

2017深圳二模语文科试题答案来了

发布时间:2017-10-17 12:48:06   点击数:

先答案,后试题

年深圳市二模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3分)

D(D项,根据第二段的表述“有时恰恰只有放弃肉体快乐……”,“必须放弃”的表述过于绝对。A项前半句转述自第一段第一句话“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通常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后半句转述自第二段的“是内在价值,还是工具价值?不同的思考可导致不同的结论”,转述正确。B项涉及原文第二段“有些人看重的是自然物种的工具价值……但万一实验室发生破坏性事故……人类几百年来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C项涉及第二段“重视自然物种内在价值的人,对于一个物种的灭绝往往会感到更加痛苦或焦虑”,转述正确。)

2.(3分)

A(根据原文的表述“更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手段而放弃目的”可知,“为了某种手段而放弃了目的”的人舍本逐末、颠倒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而“不择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显然还是认同“目的高于手段”。B项涉及原文“即使在进行正义战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虐待俘虏,不能从肉体上消灭已经丧失战斗力的敌人”,转述正确。C项。是对原文“离开了手段的目的是抽象的、空洞的,因而是不真实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就在于实现目标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历史条件和手段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论证”的整合,正确。D项源于文章第四段“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联系”一部分内容。转述内容正确。)

3.(3分)

B(B项涉及第二段相关文字。“天花病毒具有与人类同等重要的内在价值”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这个结论。A涉及原文第一段“当我们说一件东西有内在价值时,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值得重视和追求”,“人们只看重它的工具价值,必要时它就有可能被舍弃或替换”涉及下一段,“舍弃”与下文的“天花病毒样本”有关,“替换”与下文的“肉体快乐的作用通常是可以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关。概述正确。C项“把肉体快乐当作内在价值来追求的人,很有可能比只看重其工具价值的人更加难过”属于内容的推断,后半句的推断源于“重视自然物种内在价值的人,对于一个物种的灭绝往往会感到更加痛苦或焦虑”,也可从“肉体快乐作为幸福的内在部分,其作用是无法被别的东西取代的”的论述中推出。D项涉及原文“……并不是任何手段都可以用来实现一个目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是人类进步的根本目的”,转述正确。)

4.(3分)

C(A项错在“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材料一属于调查报告,只是客观陈述调查事实并得出结论。B项错。材料一没有讨论“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D项错。材料三作者并没有表明自己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作者批评的,只是“滥用字母词”。)

5.(4分)

D(D项错在“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说服力”与语言的通俗性有关,但更倚重于论证的逻辑性,而材料二的逻辑性要强于材料三。)

6.(5分)

利:①丰富汉语表达形式及语汇系统。(据材料一第1段:“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材料二第2段:“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

②有利于汉语适应时代(热点)、实际生活的需要”。(据材料一第3段概括:“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材料二第2段:“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据材料三开头:“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

③具有一定的表达优势,易于被大众接受。(据材料一第3段: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

弊:①损害汉语言词汇系统的稳定性。(据材料一第4段“字母词使用频次高低中接受度不如汉语词的字母词”的分析。)

②破坏汉语语言生态(损害汉语的纯洁性)。(据材料三“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文章标题“必须高度重视语言生态”。)

③涉嫌违反语言文字法。(据材料二第1、2段内容归纳。)

④滥用字母词影响汉语的交际效果。(据材料三“看不懂”“招人反感”归纳。)

(6分。利、弊分别答出一点各得1分,分别答出两点各得3分。其它有文本依据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7.(3分)

D(解析:A项,考查“内容理解”,错在“沮丧的心情”,作者对于读不懂《时间简史》的并没有“沮丧”。B项考查“把握人物情感,分析常用手法”,错在前面的“更喜欢”,文中并没有提到作者对霍金的态度,后面对比喻的理解没有问题。C项,考查“把握文章写作思路”,错在“对《时间简史》一书内容的阐释与补充”。作者说了自己读此书“不可能有所收获”,既然没有读懂,阐释与补充就无从谈起。文章围绕着读《时间简史》而明白“别的东西”这一线索来展开,那些文字是由此书引发的别的思考与感悟。D项,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正确。)

8.(5分)

答:(1)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客观)存在;

(2)时间是空间,被分成了许多“格”;

(3)时间意味着别的东西;

(4)时间有起点的,也有终点;

(5)时间与空间都是有弧度的;

(6)人的欲望与时间和空间有关,应为此制定规则。

解析:考查“提取文中重要信息”。要注意原文使用了倒叙的写法,答案1、2、3点在时间上要早于4、5点。题目只要求简要说明,不必答出时间、人物等多余的要素,只要答出变化就行(注意不能用比喻来代替说明)。每点1分,顺序错乱,表达不清酌情扣分。

9.(6分)

答:这样阅读是“必需”的,是因为:

(1)因为有意外的、别的收获。(或“不懂得作者收获了对阅读魅力的领悟,对时空本质的理解,对童年往事的追忆等,体会到书本之外的‘别的快乐’”。)

(2)获得了特殊的阅读快感。(或“作者思维变得活跃(状态被调动起来),想到了爱因斯坦、毕加索,顾拜旦等,获得特殊的快感”。)

(3)获得了阅读的精神磨砺。(或“作者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读此书,明知难以读懂仍坚持不懈,获得精神的磨练,得到别的乐趣,这正是阅读的魅力。”)

解析:考查“理解文章主旨,挖掘文本丰富内涵”。虽然答案的要点都来自最后一段,但分析的具体内容必须在前面的文本中提取、概括。每点2分,共6分。未具体分析的、表达不清的,酌情扣分。照抄原文,最多给2分。

10.(3分)

A(原句为“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解析:原文断句处为叙述和评价两部分内容,语言形式也体现为叙述和议论两种特点。断句的难点有两处:一处为“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此处易错断为“母百岁率子孙”(主语为母),这不符合中国传统孝礼的文化,“率子孙奉觞上寿”的主语应为翁正春;第二处为“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不能是“峻整终日”,而应该是“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符合评价语言的整齐原则。

11.(3分)

C(误为会试内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

12.(3分)

C(错在“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对应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应为“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也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再让他担任官职”。)

13.(10分)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5分)

翻译: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用轻慢的方式)对待她?”

(“难以烦费”,“难”1分,句式1分;“诞育”,“生下,养育”,1分;“奈何”句式,1分;“俭之”“俭慢对待她”,1分。)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5分)

翻译: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

(“顷之”,1分;“发”,1分;“坐”,治…罪,1分;“不谨”,“不恭谨”,1分;语意1分。)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升任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出现日蚀,翁正春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第二年秋天,万寿节,翁正春提出八点劝告:即清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奋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重贤才,节俭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皇帝并不省悟。王贵妃去世,许久不占卜葬地事宜,翁正春因此谏言。皇帝命令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取到了好风水的墓地。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对待她?”启奏皇帝,答复可以。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称:“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是倭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要不然,也可以下诏让福建的地方官约略留下一些土物,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万历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对举人童学贤徇私,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斥邹之麟,却不涉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于是弹劾翁正春徇私。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不同意。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不久,改派到吏部,负责詹事府,以侍养的名义回乡。天启元年(),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言论拂逆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责备。第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魏忠贤而弹劾他,翁正春再度上奏请求辞官回乡。皇帝因为翁正春曾担任皇祖的讲官,特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赐与敕令乘驿车驰归,在这当时可算例外。当时翁正春已经年过七十,母亲百岁,他率领子孙孝敬老母,乡里人都赞美他。翁正春的风度峻肃,整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眼睛不四处张望,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14.(5分)

BD(B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D项,不是自卑、自责之语,而是怀才不遇,故作愤激之语。)(选对1项得2分,选对2项得5分,多选不得分。)

15.(6分)

参考答案:

(1)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

(2)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

(3)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

(4)对施展才华的渴望。(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

(5)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

简析示例:

如第(2)点,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努力保持澹定、豁达的心境;

如第(3)点,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以人生幸得知己来宽慰自己,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内心的安慰之情;

如第(4)点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诗人在深夜时高唱商歌,却无人倾听,表明他既渴望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如第(5)点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诗人在深夜时高唱商歌,却无人倾听,表达了诗人难遇良主无人常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

(答(1)(2)(3)点,有归纳和简析,每点得2分;答(4)(5)点,有归纳和简析,每点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

16.(5分)

(1)抢榆枋而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错、漏、多字该空无法不给分。)

17.(3分)

D(①“空头支票”,比喻不能或不想实现的诺言,这里应该用“一纸空文”。②“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与这里的语境相矛盾。③“行远自迩”,指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正确。④“食不暇饱”,指没空好好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忙碌。这里强调生活贫困,应该用“食不果腹”。⑤“桑榆晚景”也作“桑榆暮景”,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人晚年的时光。正确。)

18.(3分)

B(A项,搭配不当,“传授”指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茶树种子”不能搭配“传授”。C项,句式杂糅,“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地区”是“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和“(这些)航线可以直飞……地区”的杂糅。D项,语序不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应改为“从而避免发生意外,并且确保道路通畅”,这样才能与前面“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分别对应,也与第一个分句“安全性与实用性”的语序对应。)

19.(3分)

A(①转折语气明显,用“然而”或“但是”。②不属于假设,不能用“即使”,要用“虽然”。③根据前面,用“却”。④用“更”更符合实际,用“只”过于绝对。⑤用“一旦”,表示有可能,符合语境;而“万一”则常用于主观认为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的非常态事件。⑥用“才”,表示在前面“盗刷”的基础进一步强调“真正的风险”。)

20.(5分)

参考答案:

①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

②臭氧就变成健康的杀手(或:臭氧就会损害人体健康);

③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处1分,①、③处各2分,共5分。其它答案符合语境逻辑的,亦可酌情给分。)

21.(6分)

参考答案:画面上各有一半梯子的两个人,一手握梯一手扶住对方,凭着单脚用力,一起登到白云飘浮的高处。寓意是优势互补的合作可助人登上事业顶峰(懂得合作才能走向远,站得高)。(画面说明3分,寓意3分。要素不全、表意不清的,酌情扣分,每超3字扣1分,扣完为止。)

年深圳市二模

语文试题

综合自:语文月刊、学习网

考前还可以刷什么题?

由高考专家王后雄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主编,根据年3月最新公布的高考考试说明编写,并由衡水中学、人大附中等26个全国顶级高中编审团联合编审的《王后雄年高考终极押题卷》,正接受预订……

请点本文左下“阅读原文”了解

点“阅读原文”了解押题卷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
白癫疯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max-alibaba.com/qggz/13234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