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导读:如果你的宝宝对自己的某件物品,长期“情有独钟”,形影不离,见不到就哭闹,一遇到它便沉浸其中,这极有可能是幼儿得了恋物癖,父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平时对宝宝的呵护要细心,一旦发现要立即想对策去解决。
宝宝大了要入园,依稀记得当年给萌萌挑选幼儿园的经过,我第一个咨询的是离家比较近的一个私立幼儿园,因为萌萌当时还不到入园的年龄,公办园不收,只好考虑私立幼儿园了。我首先的考虑是否离家近,以及老师及保育员的精心。偶遇小女孩对被子“爱不释手”的异常行为园长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大姐。我随她参观了园里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都还可以,入园也在中等偏上一点,可以接受,虽然不能和大型的公办幼儿园相比,但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于是我便给萌萌报个这个幼儿园,萌萌很懂事,幼儿园的老师和保育员她都很喜欢这个新来的小不点,对宝宝也还算照顾。怕孩子不适应,每天我都会早早来接萌萌,那天我正和园长聊萌萌在园里的表现时,一个女孩的妈妈来接宝宝了。
园长和那位妈妈聊了几句孩子在园内的情况,妈妈便带着宝宝准备离开了。这时园长象突然想起什么似地,追上那位妈妈说,明天千万记得把孩子的小被子带过来,要不然孩子没法睡觉。那位妈妈哦,哦,答应几声关门走了。
我有点奇怪地问:“不是说园里统一管理,怎么还要自己带被子啊?”园长见我有疑虑忙解释道:“园里是发给被子的,只是这个孩子有恋物的毛病,这个恋物的习惯已经一两年了。每天都离不开她原来的小被子,幼儿园的被子她也用的,但必须得实实在在让宝宝看见她自己的被子,即使不盖,只要看见了,就会安静许多,要不就闹。听她孩子的奶奶讲那个被子用了很久很久了,孩子一天天长大,被子都小了,可孩子偏偏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这个被子,每天中午,或者晚上都必须咬着被角才能入睡,睡觉时看不到这个被子就会大哭,孩子第一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没有看到她的被子,整整哭闹了一中午。人家宝宝都是喜欢布娃娃什么的,可她偏就是离不开她的小被子。哎,这个恋物的毛病把孩子妈妈也折磨坏了,愁得要命,可又想不出办法来。”
孤独、失望、缺少关爱与安全感是恋物癖的根源
这是恋物癖啊,孩子的妈妈没有想过办法吗?这个行为不太正常啊!可园长大姐却说,人家妈妈都管不了,我再提醒也没有用啊,既然孩子离不开她的旧被子,那就只好由她了。我没有再说话,只是对幼儿园园长的话略感失望,更对女孩的妈妈深感忧虑。
后来我从其他宝宝妈妈口中了得知,那个孩子平时不爱讲话,和小朋友交流也少。孩子的妈妈上班非常忙,孩子出生以后,一直到没入园之前都是和奶奶一起过的,孩子平时除了奶奶就再没有玩伴了,每天只和玩具玩,和布娃娃玩,后来不知道怎么就离不开被子了,到哪儿都得带着。
现在一回想起来那个小女孩,眼神不由充满忧虑,如果她的妈妈每天都能多陪陪孩子,孩子对物品的依恋就会减轻许多。不知道这个妈妈和宝宝现在怎么样了。事隔几年,或许那个女孩已经渐渐长大,她的这个病态的,消极的,恋物癖的心理问题已经消失了,但这样缺少安全感的成长会对她今后的生活造成心理影响吗?想到这儿,对未知的担忧如一层阴影笼罩着我。
女孩子喜欢布娃娃,男孩子喜欢玩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哪个女宝宝不抱着自己的娃娃玩或睡呢?但如果出现恋物成癖的情况,那就不能不正视与反思了。一般孩子来说,孩子的恋物癖与缺乏安全感有一定的关系,这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爸爸妈妈对宝宝的感情疏远,亲子沟通不畅,平时父母的关爱不够等等。比如平时妈妈比较忙,平时陪伴宝宝的时间比较少,宝宝一看到妈妈来了,就急切地想向妈妈撒娇,用孩子特有的方式向妈妈寻求关爱,可粗心的妈妈却总是因为工作,家务,等各种忙冷落与忽略孩子的热切寻求 下面的这些文字,请别忽略~~~~~~~~
几岁最容易恋物
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大至3岁之间,其恋物表现在2岁时最为强烈,主要是为了寻求安全感。
恋物原因及对策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有的孩子是纽扣,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条小毛巾。他们捻熟这些物品,经常会对这些物品有成人难以理解的中科白癜风新年优惠享不停白殿疯北京哪里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