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不能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度过一生,但是,它可以给他们提供影响个人变化和社会变化的手段。而且它能帮助他们去评估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的后果,然后作出价值抉择。
——阿尔伯特·班杜拉
春季书单
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类新书古籍类新书
文学·艺术·博物类新书
教育类新书(点击链接可阅读)《精神的进化——美好生活的构成》
[美]乔治·瓦利恩特著
张庆宗、周琼译
人性的本质不只是一串“自私”的基因。拥有积极情绪不仅仅是对生活的锦上添花,而是对人类本身的存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神的进化》中,作者哈佛大学教授乔治·瓦利恩特总结了在心理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项目”70年研究成果,为捍卫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打了一场漂亮防御战。他认为精神居于人类独特的大脑结构之中,体现为人类处理爱、希望、喜悦、宽容以及同情等情绪的天赋能力。这些情绪由人类大脑的不同部位产生,而非源自僵化的宗教教条。他还写道,进化使人类历经时间洗礼成为具有精神性的生物,而且人类必将沿着进化之路走得更远,精神世界将会变得更加丰富。
本书以详实的心理学、神经科学、历史学和文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科学的论证手法,精思冥想的抒情笔触,解读了人何以为人的问题。该书将帮我们找回信仰,重塑人类之魂。著名心理学家MartinSeligman认为,本书“不仅刷新了我们对人类发展的观点,也将颠覆我们对宗教和精神的认知”。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卢毅译
想必很多人都感兴趣:当精神分析师在谈论爱情的时候,他们在谈论什么?那么,弗洛伊德这本关于人类爱情心理研究的经典作品,就不容错过了。
本书辑录了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讨论爱情心理的五篇重要论文。在这批论文中,弗洛伊德尝试用“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等概念去剖析人类情爱生活中的深层心理结构,包括男性在择取对象上的潜藏心态、人类心理性冷淡之根源、古今对“处女”的不同态度,以及自恋心理的来源。弗洛伊德简练的行文再加上精到的洞见,想必能带给读者无尽的阅读趣味。
《让我看见你:临床过程、创伤与解离》
[美]菲利浦·M·布隆伯格著
邓雪康译
本书作者布隆伯格最大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从业者们骨子里感受到却因其不可名状而嗤之以鼻的那些力量所具有的极高价值,引导我们以更多尊重与耐心来使用这些力量。
在本书的开始,布隆伯格思考了怎样从人际间视角看待分裂疏离。令他意外的是,他发现被病人否认的体验往往需要经由分析师的内部对话才能找到,因为被解离了的自体—他人互动结构先是在分析师那里被引发,然后才在人际间场里展现出来。这个领悟导致了其他发现,布隆伯格经常在分裂病人及其他人格障碍病人的解离结构之下找到创伤体验——哪怕是在非创伤性病人身上也能找到。这个发现使心理结构的人际间理念得以以新的面貌出现,布隆伯格进而认识到,所有严重的人格异常都暗藏了解离防御,用以避开内部创伤体验,控制外部世界,从而避免再次创伤。这些领悟开启了对治疗过程本身固有的解离过程的全新理解。在布隆伯格看来,病人关系世界里的突发事件,及其对分析师保持治疗姿态的努力产生的冲击,使得最深入最有成效的分析体验成为可能。
布隆伯格的文章不落俗套,力求让读者体会语言是怎样捕捉联结中的微妙变化的。确实,布隆伯格的写作生动再现了关系分析师工作中心理状态的改变,富于启发,散发着充满慈悲和机敏的临床智慧。本书将注定成为未来几十年里分析师和治疗师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
[美]DanielN.Stern著
张庆译
如果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婴儿,会在一代人之后造就不同的儿童、少年和成人。
本书从客体关系的角度,以自我感的发育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婴儿早期(出生至18月龄)主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年的第一版中即首次提出了层阶自我的理念,描述不同自我感(显现自我感、核心自我感、主观自我感和言语自我感)的发展模式;在第二版中,Stern补充了自我共在他人(selfwithother)、叙事性自我及相关讨论。
本书是关于早期心理发展领域的革命性著作,建立在对大量详实的研究资料的分析与总结之上,提出了一些对先前的前语言期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包括精神分析)而言是颠覆性的理论和观点,对专业人员具有很高的理论与临床指导价值,对一般大众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情绪发展理论的一些研究》
[英]唐纳德·温尼科特著
唐婷婷译
本书是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的经典代表作,聚集了温尼科特关于情绪发展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23篇研究论文,一共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关于人类个体情绪发展的8个研究,第二个主题是关于情绪成熟理论及其临床技术使用的15个研究。在第一个主题中,温尼科特发现了在个体情绪成熟和发展早期,罪疚感的能力、独处的能力、担忧的能力,和信赖的能力等基本情绪能力,它们是个体发展为一个自体(自我)统合整体的里程碑。这些基本能力发展的前提是养育环境(母亲)所提供的供养,温尼科特特别强调了早期母婴关系的质量(足够好的母亲)是提供足够好养育性供养的基础,进而提出了母婴关系的理论,以及婴儿个体发展的方向是从一开始对养育环境的依赖,逐渐走向人格和精神的独立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在第二个主题中,温尼科特更详尽地阐述了情绪成熟理论在精神分析临床中的运用,谈及了真假自体、反移情、精神分析的目标、儿童精神分析的训练等主题,其中他特别提出了对那些早期创伤的精神病性问题和反社会倾向青少年的治疗更加有效的方法。
温尼科特的这些工作对于精神分析性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的意义,他把精神分析关于人格发展理论的起源点和动力推向了生命最早期的母婴关系,以及在这个关系中的整合性倾向,这对于我们理解人类个体发展,人格及其病理学有着极大的帮助,也给心理治疗,尤其是精神分析性的心理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如何理解心理学》
[英]卓顿·迪恩斯著
孙里宁等译
郭秀艳等审校
从科学推断和统计推断的角度真正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对推动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为读者全面剖析了科学哲学与统计学中对心理学研究实践有着直接且重要影响的关键问题,帮助读者从根本上考虑研究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与手段,对心理学专业学生、教师及其他相关工作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案头必读书。
《网络心理学》
周宗奎等著
本书是杨玉芳主编“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第10本。
网络时代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需要心理学提供深入的理论解析和有效的实践指导。本书架起了连接心理学与互联网的桥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时代的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全书以关于学科范畴的理论思考为指引,以实证研究为支撑,中科医院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