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销售工作的龙波,昨天刚从广西南宁飞回武汉他笑称自己是“春运狂人”,毕业后这几年,他辗转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工作,可是过年一定要赶回武汉和家人团聚飞机、铁路、公路各种交通工具,他都尝试过,去年还与三位同学“拼车”,从广州开车一千多公里回到武汉今年刚刚新婚的龙波,又多了一项工作,去宜昌接老婆回武汉过年,可他一点不觉累,“只有回到父母身边,才是过年的感觉”
记者近日以“过年回家”为主题进行采访,发现“过年该回哪个家”的困惑和纠结普遍存在:同为独生子女的夫妻,为去婆家还是娘家纠结;囊中羞涩的游子,为到情绪情感测试题底回不回家纠结;亲人分隔各地的大家庭,为到底在谁家过年纠结……
我觉得,不一定非要选过年春运的时候回家,换个淡季回去看父母,成本更低,人也更舒服,同时,还为缓解春运压力做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相较于年轻夫妻、“恐归族”的苦恼,许多在外地打拼的游子却十分直接,把回家过年视为一项规定仪式:无论离家多遥远,无论路途多艰难,回家,雷打不动
年过三十仍未找到男朋友的胡珉坦言,襄樊的父母天天打电话催她回家相亲,可她对这种安排心生抗拒,只好以“春节可能要加班”来推搪直到现在,她仍然还没想好究竟该不该回家“我想念父母,可又受不了亲戚们过分的关注不管是七姑还是八婆,见了面头一句话就是‘还没对象’?你想这年还能过吗夫妻情感测试?”
在广告界工作的李雪,老家在河南,老公家在海南“过年去哪个“南”,还真是让我们左右为难”李雪说刚结婚时,夫妻俩决定,七天假期河南三天海南三天,最后一天在家休整,结果两个人跑得疲惫不堪,发的年终奖也全送给铁路航空了夫妻俩于是重新商定,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可是问题依然存在“老公说河南太冷,我觉得海南太闷,都不想去对方家过年今年该轮到去我家过年,可是老公说女儿太小,劝我留在武汉过年”李雪皱着眉头说,这是她最近特烦的事
开栏的话:时下年味日浓当传统年俗遭遇现代生活,感受节日喜悦之时,难免触生些许困扰:传统年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呢?二者之间如何渗透、影响、嬗变,考验着人们的智慧,也引领人们去思考本报自情感测试游戏今日起推出“新生活考问老年俗”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所以,做儿女的一定不要忘了家里的老爹娘,记得回家看看轮流回家看看、两头跑都是可以借鉴的方法,但是出门旅游躲避回家的做法就不对了政府给你放假就是要你回家团圆的至于那些恐归族,更是没有必要,有什么问题不能和家人沟通和解决吗?
和年轻夫妻的困惑不同,不少大龄单身或事业不顺的青年,则产生了“恐归”情绪,不知道该不该回家过年,网络上的称呼为“恐归族”
年轻夫妻 回家是一次婚姻年检
异乡游子 回家是一次心灵回归
自古以来,春节回家在中国老百姓心里,就是一道最为强烈的情感召唤令团年团年,团圆过年,穿越千山万水,只为除夕之夜与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饭,各种情感测试享受亲情
淡季回家更可取
这份纠结,何尝不是一种情意结,交织着对父母的亲情、对伴侣的爱情,更有对故土挥之不去的乡情
国内各大知名网站上,近期类似“过年到底该回谁家”的帖子,跟帖总是异常火爆,讨论得最为热烈某网站对新生代“双独家庭”回谁家过年进行调查,600多名调查者中,有过半的人曾为此事和伴侣争吵或有过不愉快而在“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的问题中,有35%的人“选择一年去他家,一年去她家”,选择第二多的是“过年时,两头跑”
毕业后去上海工作的章丽欣,因为放假晚,加之票难买,好几年的除夕夜都是在火车上度过的,“没办法,只能买到大年三十的车票”2008年春节,雪灾让火车票一票难求,而飞机票只有头等舱,她已经感到绝望了,情感测试游戏幸好碰到有人退了一张经济舱机票,让她终于在大年三十晚上10点赶回武汉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网上有人发帖分析,“回家过年”让人感到犹豫乃至恐惧的原因,大致有:怕逼婚、怕喝酒、怕送礼、难分身、票难求等几大类而这些“恐归族”中,以70末、80后为主力,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社会压力太大,尤其是年轻人身上的压力实在有些“不能承受之重”,而回家过年还要被迫接受重重“考验”,太难熬了
陪伴父母过大年
我身边不少空巢老人,每到过年这几天别提多难过了有位老人总和女儿吵架,女儿嫁到外地没有回家过年,他和我们说:“其实吵架也好呀,起码有人和你说说话”
回家的路这么艰难,为什么不留在上海过年?章丽欣毫不犹豫地说:“虽然在上海生活了六七年,可心理情感测试那里不是我的家虽然我好几年都是在火车上过年三十,但心里是踏实的听着车轮滚滚,我会对自己说,多累了一点,但,离家也更近了一点”
有一年,他们也试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可是双方老人都认为媳妇女婿对自己有意见,闹得更不愉快为了和和气气过个年,郑志诚今年准备先带妻子回河北家过除夕,初二再去恩施看看岳父岳母“每家只呆两天,没时间串门走亲戚,也就没时间起摩擦了”
春节团圆是传统习俗,但也要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异,总要有人走出这一步但是,“各回各家”的做法就不可取了,春节团圆,毕竟小俩口的团圆是第一位的有人说为回家争执是自私的表现,我不认同因为这正好说明儿女对父母的牵挂与思念,值得鼓励
但是,年关临近之际,往往情感测试又是令人最为头痛、最难取舍之时因为,说起回家很容易,真要回家很犯难:回家,到底应该回哪个家呢?
“恐归”一族 回家是一道情感试题
记者 查昭
社会学家刘崇顺(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这种话题,不要指望给出标准答案我看有的夫妻用抓阄来决定,挺有情趣;有的夫妻接双方父母一起过年,挺有创意;有的夫妻用回家的钱改去旅游,也未尝不可
观点
民俗学家韩致中(湖北省群艺馆研究员):我以一个老人的身份说,不管是回哪个家过年,一定要陪老人过年春节是中国最大的节日,传统精髓就是合家团圆,虽然现在年味淡了很多,但别的能改这个不能改
现在已是事业有成、娶妻生子的程伟,也曾有过“恐归”的经历年三十和几个同乡吃完晚饭,出来发现根本打不到车,大情感测试题及答案武汉也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成了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步行回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没有电视看春晚,没有人聊天,想打个电话回家听听爸妈的声音,却没有勇气“那种感觉太差了!自此以后,无论如何我都会回家过年别的节日无所谓,春节一定要回家”
与李雪相反,在大学任教的郑志诚,已从“轮流回家”改为“集中兼顾”了郑志诚家在河北,妻子家在湖北恩施婚后两人约定:一年去老公家,一年去老婆家,一年两人出门旅游,结果执行起来特别难两地生活习惯相差很大,两人都不适应,“过年本该是个高兴事,结果我感觉度日如年”郑志诚分析说,“对年轻夫妻来说,过年回家好比一次婚姻年检,过去一年隐藏的矛盾,都会因为与对方家庭的正面接触而全面爆发”
辽宁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