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闪烁的眼睛、可爱的面庞,也像其他宝贝一样惹人喜爱。但是他们又是那么与众不同,因为他们不会与人交流和沟通,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们被叫做“星星的孩子”,医学上称为孤独症患儿。
解读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严重心理疾患,通常在出生后30个月以前起病,发病率大约在万分之五,男孩比女孩多。目前对孤独症的治疗主要是靠早期的特殊教育,年龄越小,教育效果越好。
妈咪注意!
发现宝贝有以下表现就要警惕了
1宝贝出现退化现象
许多患病宝贝在2岁以前发育正常,可到2岁半至3岁时,却出现功能倒退,即原先有的功能突然消失,比如不会说话或自理大小便了。这时,妈咪应该意识到,宝贝不但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能力越来越强,反而越来越退化,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2宝贝各项能力都停留在2~3岁左右
一部分患病宝贝虽然没有明显的能力退化,但是能力发育从2~3岁开始就不再进步,思维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停滞不前。
孤独症患儿还有一些独特表现
1社会行为障碍
*和别人说话时不看对方。在集体活动中,宝贝回避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目光,在与人交谈时,一般不看对方的脸,而是看着别处。
*不依恋亲人。宝贝对父母或其他亲人不产生依恋,很容易与他们分离。但有时宝贝也可能对某个人有特别的依恋,不能分离。
*不爱和小朋友玩儿。宝贝缺乏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兴趣和愿望,不主动与小朋友一起游戏,而是远远地躲开小朋友,独自一人跑来跑去,或者重复单调的活动。
*缺乏应有的反应。宝贝虽然听力没有问题,但叫到他的名字时,却没有什么反应。
2语言交流障碍
孤独症患儿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有明显问题,他不会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常存在无意义言语或即时、延迟的模仿;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说话的语调、语速、节律也存在异常。
3异常行为问题
宝贝往往要求周围的环境一成不变,一旦发生改变,他就会发脾气,大吵大闹;常常出现一些刻板的动作,如反复玩弄手指等;还可能对一些非生命物品产生强烈的依恋,如小瓶、砖头、绳子、纸片等,每时每刻都拿在手里,睡觉也不许拿开。有些宝贝有严重的自伤行为,如用拳头打自己的脸或头,或拔头发,咬手,用头撞墙、撞地板等。
4智力障碍
患孤独症的宝贝,其中40%~60%智商低于50。但也有的患儿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能力,如机械记忆、计算、绘画及音乐等方面的才能。
TIPS
防止孤独症宝贝在家中发生意外伤害
虽然患有孤独症的宝贝待在家里的时间较多,但正因如此,妈咪对他的 1家里摆设要简单而安全。在宝贝活动较多的房间,摆设要尽量简单,防止宝贝不小心被绊倒;在容易发生磕碰的地方,如床栏杆、桌脚等,可用柔软的织物包裹。
2防止宝贝把一些小物件放在嘴里。有的宝贝爱把玻璃球、硬币、纽扣等放在嘴里,这是很危险的,误吸入气管可以造成窒息。宝贝在吃花生米、豆子的时候,妈咪也要小心,不能让他边玩边吃而发生误吸。
3有毒物品不能让宝贝摸到。各种药品、清洁剂、杀虫剂、油漆、汽油等危险品不可放在食物容器内,而且这些东西必须放在宝贝拿不到的地方。
儿童孤独症倾向居家测试
妈咪若是发现宝贝有异常表现,就应该用下面的一组题目进行一下测试,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1平时与其他宝贝一起做游戏和交往感到有困难,怪癖孤独,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2对于声音和语言反应迟钝。
3对于学习新东西表现出厌恶。
4生活中缺乏对各种危险,如玩火、攀高、在街上乱跑的认识。
5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就难以让他再发生改变。
6平时不爱说话。自己的意愿或要求宁愿用手势表示也不愿用语言表达。
7平时常常表现出不会对亲人微笑,即使亲人要抱他,宝贝也不会向要抱他的亲人伸手做被抱的姿势,常常无缘无故地独自微笑。
8睡觉时不像其他宝贝一样蜷着身体睡,而是很僵硬地伸直腿和脚。
9有时精力异常充沛,如半夜醒来一直玩到天亮,而且第二天不知疲倦。
10不愿和任何人有目光接触。
11如果对某件事产生特殊的好感和依恋,就总是没完没了地抓住不放。
12喜欢玩旋转的圆形东西,总是重复、持续地玩一些单调游戏,如撕纸、摇动铁盒类的东西。
妈咪记分
每题用“是”或“否”回答,答“是”的题可以记1分,答“不是”的题记0分。
提示妈咪!
1这只是对儿童孤独症倾向的一种简易居家测试。如果累计分数达到8分以上,表明宝贝有孤独症的倾向,应立即去专科医生那里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采取治疗。
2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越早越好。早期干预能使6岁以前发现的孤独症儿童恢复或接近正常,使他们的智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成功,不在于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帮助过多少人!
可能您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人生!
更多资讯,请长按下方程序c#开发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