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宝宝只是不爱说话,没有其他问题,就肯定不是自闭症。自闭症是根据自闭症行为检查表评估出来的。如果实在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医院检查一下,一些育儿书上也有孤独症行为检查表,可以对照一下。 “自闭症不是性格问题,因此,所谓性格孤僻并非自闭症。”焦敏说,一般来说,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3岁前会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如社交障碍、语言障碍、理解障碍、认知障碍等。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社交沟通障碍,因此最早表现出异常的也是社交沟通能力的缺乏和异常。”焦敏介绍,1岁以前小宝宝的社交沟通能力,大多表现在非语言的社交沟通能力,如“眼神看人,手指指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到了八九个月更是频频使用,很多典型孤独症患儿在早期就是出现这些能力的缺乏。 假如孩子在八九个月或1岁左右,目光从来不看人;或者到了1岁多,叫他的名字无反应,虽然听力正常;到2岁不仅没有语言表达,连肢体语言也没有,不会指东西给父母,不会拿他喜欢的东西展示给父母,分享他内心的喜悦。或者孩子特别强烈地喜欢反复做某些固定的动作,如转圈、看圆形的东西,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医院进行检查。
儿童孤独症测试
1.对声音和语言感到迟钝。 2.与其他儿童交往感到困难。 3.厌恶学习。 4.对各种危险,如玩火、登高、在街上乱跑缺乏应有的认识。 5.已养成的习惯坚决不改变。 6.不爱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表示意愿也不用语言表达。 7.常常无缘无故地微笑。 8.不是像一般的幼儿那样弓着身子睡觉,而是僵硬地伸直腿脚睡。 9.精力异常充沛,有时可半夜醒来,一直玩到早晨仍不疲倦。 10.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11.对某件事物可能产生特殊的爱好和依恋,抓住不放。 12.喜欢旋转圆形物体,而且可以长时间作出同样动作。 13.重复、持续地玩一些单调的游戏,如撕纸、摇铁筒中的石块等。 14.怪僻孤独,不合群。 每个题目答“是”算1分,累计分数达8分以上者,说明孩子有孤独症的倾向。
自闭症儿童不等同于一般智力低下儿童很多人觉得,自闭症就是智力低下的表现,其实不然。 焦敏介绍,虽然孤独症患儿中有2/3-3/4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问题,但是孤独症儿童不等同于一般的智力低下儿童,两者在临床上的表现还是有很多不同。 首先,二者对刺激的反应不同。智力低下儿童对外在刺激有反应,但比较迟缓,给人以发呆、迟钝的感觉,而孤独症儿童对有的刺激无动于衷,而对有的刺激则反应敏锐,甚至为正常儿童所不及。 其次,婴幼儿早期症状不同。智力低下儿童首先出现动作发育落后,而孤独症患儿大多数早期发育是正常的,首发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适当的目光对视,对同龄儿童或家长的接近毫无反应或反应不适当,对儿童的一般玩具不感兴趣,而对某些无生命的、单调机械的物品(如一根绳、一块瓦片、一个线头等)却非常依恋。 再次,兴趣与行为模式不同。两者虽然都常有兴趣缺乏、行为刻板的特点,但智力低下儿一般不排斥同龄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或玩具,而孤独症儿童对常规的游戏或玩具缺乏兴趣,或者在玩法上怪异奇特。
孩子不说话,对声音反应不敏感,除了耳聋还有一种情况,自闭症,又名孤独症,是一种儿童期的心理障碍,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自闭症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情感上极度孤独,对父母缺乏依恋,不与同龄人交流玩耍。几乎所有自闭症儿童都有交流能力的损伤,其中50%的患儿从来没有进行过有效的语言交流,能够使用言语的患儿常模仿、重复别人简单的话语。他们常表现出刻板行为和兴趣受限,希望事物能保持原来的样子,即使微小的变动就会发脾气、哭闹。更让父母揪心的是,自闭症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但有极少数患儿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比如“音乐天才”舟舟。长期以来,儿童自闭症病因仍然是个谜,医学界对于自闭症的研究也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病因不明、诊断困难,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是导致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因此自闭症目前仍然是“精神绝症”。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和疾病控制中心统计,儿童自闭症及其相关障碍的患病率高达千分之六,也就是不到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患有这种精神疾病,且这种病的年增长率已达到10%到17%。目前,我国已查出自闭症患者万人,并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但由于社会对自闭症认知较少,因此很多自闭症儿童不能够被家长及早发现和干预,错过了最好的康复年龄。
最后,就是面容与形体的不同。智力低下儿常见有特殊面容或形体,而孤独症患儿则面容姣好。
医学空间—医学学术社群平台
四大主版块:MS.TV,医学文献,行业资讯,医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