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诊不时遇到一些患者对其疾病诊断发出质疑:“医院检查,看了各方面的专家门诊,查不出我有病。最后医院,我不得已来了,没想到看病后你们说我是抑郁症,是心理方面的疾病。可我明明身体不舒服、非常难受啊,怎么可能只是心理疾病?”有的患者说:“你说我是疑病症,我那么难受,不是装出来的,怎么会是疑病呢?”有的会说:“我不可能得抑郁症,得抑郁症的人都小心眼、内向、不爱说话,我平常外向、开朗、特别爱跟人聊天,我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呢?一定是你搞错了。”
由此可见,不少人对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依然有诸多不理解和误解。虽然人为地将临床医学分为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两类,并规定躯医院,精神疾医院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但是我们却不能让一个人的身体不适只与躯体疾病有关而不涉及精神疾病,也不能让一个人的精神疾病不影响其身体、不引起其身体上的诸多难受。
我们做不到,是因为每个人的身和心都是一体的、都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感冒看起来是感染了病毒、细菌或者支原体所致,是单纯的躯体疾病,但我们在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咽痛、发热、食欲不振、头昏脑胀的同时,也会感觉到郁闷、没什么兴趣、疲乏和精力减退,而后者恰恰是身体疾病引发的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症状。
既然躯体疾病可以影响到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引发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症状,那么抑郁或其它精神障碍也同样会影响到人的身体,从而让人身体出现各种的不适或难受。因为人的身心均受一个器官即大脑的指挥,大脑先收集来自人体各个器官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然后再输出信息发出指令,当然接收这个指令的是人的身体,而身体承载的不仅仅是躯体相关指令,也同样承载着精神心理方面的指令,从而影响着人的躯体感受也影响着人的精神心理活动。
其实,无论是躯体疾病还是精神疾病,都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都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拿感冒做例子,尽管接触病毒、细菌或者支原体等致病菌是罹患感冒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饮食睡眠规律且保持适量、规律的运动、没有过度疲劳或过大的压力,即使有机会接触这些致病菌,也不一定就会得感冒。正是因为一些因素(比如最近饮食过多或疲乏)破坏了躯体的自然免疫机制,才使得一个人的身体处于虚弱状态,给接触到人体的致病菌以可乘之机,人才会罹患感冒。
如果一个人因为某些不良因素的长期积累,比如表面上开朗健谈却并不在亲近的人前暴露自己内心的脆弱,表面上豁达却心里放不下,或者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凡事顺从他人压抑自己,或者一直觉得活得很卑微痛苦,或者遭受过虐待或侵犯等等,使其心理处于虚弱状态,在一些急性不良诱发因素或刺激下就可能罹患某种精神障碍,当然其饮食、睡眠会变得不规律,也会懒得动,更容易疲劳、紧张或者感觉压力大,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自然会感觉到身体一些部位的难受或不适,特别是那些对躯体不适敏感的人来说。
一个人之所以会被诊断患有某种精神障碍,需要首先排查躯体方面的疾病,如果排查了躯体方面的疾病,再结合精神科医生的访谈、心理测查量表的结果,根据业内公认的诊断标准,才会做出是否符合某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所以诊断不是单凭一个人有躯体不适方面的感受就诊断为某个躯体疾病、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就诊断精神障碍,而是综合考量并依据诊断标准做出的。也有人表现为明显的精神症状,实则是其躯体疾病所致,最终诊断是某一躯体疾病。当然这并不排除一个人既有躯体疾病又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如果你作为患者依然对医生给出的诊断有怀疑,可以请医生拿出诊断标准,对应自己的表现一起探讨一下,就会明白很多。这也是我在临床上处理前面所述患者的疑惑时常常使用的方法。人吃五谷杂粮怎么会不生病?指的不仅是躯体疾病,也包括精神疾病。无论得了什么病,学会借助专业的力量面对它,找到解决的方法帮助自己早日走出困境,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的吗?
李献云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