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年3月至年3月,累计审理离婚、赡养、抚养等各类家事案件余件,调撤率78%以上,服判息诉率在96%以上,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无访”的效果,使多个家庭和好如初,探索出了一条家事案件专案专办的特色之路;制定家事审判制度和工作规程20余项,包括家事案件审理规程、家事案件联合化解机制、适用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若干意见等;家事审判四位法官中,有两位已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这是3月17日宁陵县人民法院召开的家事审判改革七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
始于初心,臻于匠心。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七年来,宁陵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法官坚定守护社会、家庭“细胞”的健康与活力,弘扬和合文化,促进家庭和睦,助推社会和谐。
年10月9日,宁陵县人民法院成立了河南省首个家事诉讼中心,打造更为专业的家事审判“升级版”。
宁陵县人民法院法官走进梨园,宣传《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
和合共生,让当事双方感受亲情牵绊
孔子有名言:“以和为贵。”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因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弘扬和合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年3月17日,宁陵县人民法院从成立全省首家家事法庭伊始就着力打造和合文化。
年9月,刚刚上任的宁陵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宏伟在座谈中发现,宁陵县辖区人口65万人,年均受理民事案件近件,其中涉及离婚、赡养、抚养等家事纠纷案件就占到35%左右,且不断递增。
“每一起家事纠纷,对家庭来说都是幸福的杀手,此类案件进入法院前,易引发家族间冲突,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对此,王宏伟忧心忡忡。经过一番调研,他很快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关键:摸索一条专业化审理家事案件的新路子。
在王宏伟的倡导下,该院成立了家事法庭,专门审理离婚、“三养”(赡养、抚养、扶养)、继承、家庭析产、收养关系、亲子关系、家暴遗弃、干涉婚姻自由、侵犯未成年人教育成长权利、家庭成员之间债务等10余类因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件。经过层层筛选,4名女法官和1名女书记员走马上任,着力打造“家庭式”审判庭,实现了审判人员的专业化。
年10月9日,该院又打造更为专业的家事审判“升级版”,成立了我省首个家事诉讼中心,设有家事社工工作室、家事调解室、会客式及圆桌式家事审判庭、心理辅导室、儿童观察室、反家暴庇护中心、家事文化长廊及家事电教课堂等10个功能室,将“贴心”服务贯穿家事矛盾化解全过程。
家事诉讼中心以温馨、和谐为主调建设,给人的感觉不再是严肃的法庭,更像一个家。家事审判庭的设置采取“家庭式”“圆桌式”“会客式”场景布置;用“丈夫”“妻子”“儿子”“父亲”“母亲”等家庭成员称谓代替原告、被告等专业法律术语;在家具摆设、灯光色调、法庭布置上突出浓厚的家庭氛围,让当事人感觉“到了法庭像到了家”;在审判庭醒目位置悬挂“家和万事兴”等劝和匾额、“幸福一家人”等亲情海报,把法庭外布置成以家文化为主题的亲情文化长廊,以柔性诉讼环境的设置放松了当事人的紧张情绪,拉近双方的距离,减少了对抗心理。一系列有“温度”的硬件建设让当事人感受亲情牵绊,回顾美好的过去,体会浓浓的关爱。
“家事诉讼中心的设立,是家事审判专业化机制的进一步升级和创新,能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商丘市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长、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栾立学说。
年12月29日,王宏伟受邀参加第五届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交流会。会上,宁陵县人民法院参选的“家事法庭‘巧断家务事’助推平安宁陵”家事案例脱颖而出,被评为典范案例。宁陵县荣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宁陵县人民法院荣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单位”。
年12月29日,宁陵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宏伟(右)受邀参加第五届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交流会,该院参选的“家事法庭‘巧断家务事’助推平安宁陵”家事案例被评为典范案例。
年12月26日,河南省和睦家庭创建督导检查组一行4人,到宁陵县人民法院调研家事审判工作。
和合共融,让审判模式更具示范意义
开展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宁陵县人民法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探索创新家事案件审判方式,他们一直在路上。七年来,宁陵县人民法院探索建立家事案件立审执一体化新机制,积极研究破解家事纠纷难题,不断消除家庭矛盾纠纷隐患,通过和合共融,让家事审判模式更具示范意义。
家事法官坚持和合理念,摸索出一套“审判经”,建立一系列有“深度”的制度措施:
六步“亲情弥合法”,即“视频再教育、甜蜜勾回忆、亲情齐规劝、社会同介入、诉讼冷静期、离婚必回访”等,消除对立,化解纠纷;
庭前夫妻感情测试,对夫妻感情进行“摸底”,以参考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真的破裂;
亲情教育第二课堂,邀请婚姻情感专业人士开展亲情讲座,或者把夫妻的结婚录像资料、旅游照片、生活情景照片等制作成幻灯片播放,让他们重温过去美好的时光……
原告张某因家庭琐事与丈夫李某发生争执,继而发生肢体冲突,被丈夫殴打,致使自己受轻微伤入院治疗。随后,张某来到法院起诉与丈夫离婚。
家事法庭庭长卫峰结合实际情况,找准问题根源,从家庭和睦角度,劝导他们要相互包容理解对方。
为防范家暴情况再次发生,经原告申请和被告同意,法官向李某下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最终通过法官的心理疏导,双方重新树立了共同生活的信心。
卫峰告诉记者:“家事案件无法以官司胜败定输赢,审判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家庭和谐,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当事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宁陵县城关镇居民王某娟前来离婚时,法官陈兰芝递给她一套“诉前夫妻情感测试题”。测试题共30题,全部为选择题,每道题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分值,测试内容涉及“是否有共同爱好”“是否经常沟通”等夫妻生活中具体的小事。
“测试成绩51分到80分,表明夫妻关系较理想,生活中产生的一些摩擦需要经常沟通;80分以上表明夫妻关系很理想,产生的离婚念头可能是一时冲动的想法……”
测试结果出来,王某娟的分数为67分。接着,陈兰芝因势利导,从夫妻感情谈到孩子教育、父母期望,并对男方的做法进行了批评教育,句句说到她的心坎上。
开完庭一周后,妻子拿着丈夫送的玫瑰花,两人手挽手离开了法庭。像王某娟一样,有很多当事人夫妻经过“第一关”后,就再也没来过法院。
“离婚诉讼冷静期”“诉讼前夫妻情感测试”“不利人群隔离规则”,都是该院在开展家事案件人性化审判时,创造的新名词。
年3月,留守妇女许某怀疑在外务工的丈夫感情不忠,提出离婚,一到法院便大哭大闹。
有着10年婚姻案件审判经验的李文郁法官,从夫妻感情谈到孩子教育、父母期望,并对男方疏忽对女方感情联络的做法提出批评教育。最终,许某主动撤回了离婚诉讼,动情地说:“是李法官挽救了俺这个家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家事审判管理的细节上,宁陵县人民法院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
他们围绕“案件效果”这一评价,坚持家事必调、不公开审理、不利人群隔离“三个原则”探索家事案件审理程序,把调解作为优先结案方式和庭审前置程序。同时,围绕家事特点,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创新。
开展反家暴宣传、下达人身安全保护令、设立家暴庇护室、建立儿童观察室,保护儿童的心理隐私及安全;
开展亲情文化教育,庭审前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家文化、和文化、孝文化、让文化等传统文化教育,启迪、感悟、警示当事人;
探索和完善“离婚诉讼冷静期”,对有婚姻危机但不至于“死亡”的离婚案件不急于开庭或下判,探索适用“6个月‘感情冷静期’内不再要求离婚”的调解方法和结案方式;
完善和探索家事审判证据规则,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强化诉讼风险引导;
聘请三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为当事人提供心理测评与心理疏导,缓解当事人压力,舒缓当事人情绪;
对于一些难于调解的案件,家事法官用《法官寄语》给当事人以更多思考的空间……
通过七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宁陵县人民法院审理家事案件基本上有了“精耕细作”的程序。
年3月12日,远在福建泉州晋江市打工的宋某收到宁陵县人民法院家事法庭寄来的《离婚调解协议书》后,长出一口气:“我现在终于能安心打工了,是家事法官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啊!”
原来,家住宁陵县柳河镇的宋某与李某结婚后生育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近年来,由于感情不和,双方矛盾加深。去年春节过后,妻子李某将丈夫宋某告上法庭要求离婚。
当时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宋某又远在福建打工,不能返回家乡。如何审理这一案件?受理此案的法官徐小苹决定“隔空”调解。她组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