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文老师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我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
不可以。“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而“我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师”不如原来的标题好。
⑴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开篇明义,“最重要”点明了“这一天”对“我”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莎莉文老师在“我”人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含蓄的照应了标题。)那是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9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一个六岁零9个月的孩子,却将这一天记忆得如此清晰,说明这一天对她是多么重要啊。也写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深。)
点题,总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
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⑵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暗示了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我”的表现体现了“我”对即将发生的“不寻常”事的期盼之情。)
我猜想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暗示莎莉文老师的到来。
⑶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环境描写,渲染了安静、温馨的氛围,也暗示了“我”的命运也将迎来春天。)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动作描写,“搓捻”“抚弄”这是下意识的动作,体现内心的不平静,可以看出孩子在等待要发生的“不寻常的事”时既紧张又兴奋的期待心情。)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内容补充: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愤怒、苦恼”,“疲倦不堪”写出了“我”此时精神状态,这与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我”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描写“我”渴望光明做了铺垫,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
交代“我”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的紧张心情和当时的精神状态,
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海伦期待新生的心情。
⑷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茫茫大雾中航行”“神情紧张”“小心翼翼”“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这些内容真切地表现了“我”的处境。)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比喻,接受教育前的我比作大雾中没有指南针的航船,焦躁、恐惧、迷茫、无助、痛苦,也表达了“我”对光明和新生活的渴望。也说明接受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并连用三个“光明”,写出了自己对光明的强烈渴望。)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把莎莉文到时的到来说成“爱的光明”,说明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给我带来了重要改变,也为下文写老师对“我”的教育做了铺垫。)
在受教育之前,处于黑暗中的我,对于光明的极度渴望。
“在未受教育之前……“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修辞作用两步分析法。作者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坠入寂静而黑暗的世界的心理状态,表现“我”在黑暗、沉寂的世界中的焦躁、恐惧。然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受教育前对光明的渴望。
⑸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动作描写,“握”“紧紧地抱”,初次见面的一个拥抱,拉进了我与莎莉文老师之间的距离,说明这是一个和蔼可亲、富有爱心的老师。而“我”也从老师这紧紧的拥抱中体会到了母亲般的爱的温暖。)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中心句,“我”初见莎莉文老师的感受,“对我启示真理、给我深切的爱”是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的生命,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初次见面,莎莉文老师给我的感觉。
⑹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莎莉文老师送布娃娃给我,说明了解儿童心理,也再次让“我”感受到了爱和关怀。)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交代布娃娃的来历,体现了它的特殊性和非凡意义,这是莎莉文老师爱心的表达,也是启迪智慧的‘道具’。)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动作描写,莎莉文老师借布娃娃与我玩手指游戏,教“我”第一个单词拼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让我体会到了成就感,可见她善于创造教育时机,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表现了老师独特高超的教育方法。)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神态描写,“自豪极了”“脸涨红”“立即跑”“找”等词语,真切地写出了“我”刚学会拼写单词时的自豪与激动,游戏激发了海伦的学习兴趣。)
莎莉文老师送我布娃娃,教会我拼写单词。
⑺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我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到知识,侧面表现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方法,充满感激之情。)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承上启下,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知识的世界,给了“我”启蒙的教育;引出下文因为“杯”“水”发生的争执。)
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拼写单词,明白世间万物都有名字。⑻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认识不同的布娃娃,说明莎莉文老师想告诉“我”有些事物是同一类的,拥有同一个名字,从而训练“我”的思维。)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不同的布娃娃,让我意识到有些事物是同一类的,共同拥有一个名字。
⑼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其实都是源于“我”急于想走出黑暗、走出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情。参考《秋天的怀念》)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衬托,用“我”的不耐烦衬托出莎莉文老师的耐心,也写出了莎莉文老师的宽容和温和。)
学习受挫,与莎莉文老师发生争执,老师决定带我出去散步。
写“我”发脾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我”发脾气,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说明“我”的学习过程是如此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付出很多的努力,从侧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耐心。
⑽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散步是莎莉文老师精心的安排,使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了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莎莉文老师及时抓住了最佳的教育契机,利用实物触觉感受的方法,教海伦认识“水”,体现了老师的聪明睿智。)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我”理解了“水”之后的喜悦。)
莎莉文老师用触觉感受教我理解水。
⑾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独立成段,意在强调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
写出了水对我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我”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水”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⑿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情感,对求知产生了无比美妙的感觉。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为海伦打开了外界世界大门的钥匙。也能看出海伦求知欲强、感情丰富、热爱生活。)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对比,心理描写,“悔恨莫及”“浸满了泪水”与上文“我”摔布娃娃之后“既不惭愧,也不悔恨”的心理形成对比,表明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使“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的反省“生平第一次”说明作者知错就改,对自己摔碎布娃娃的行为非常懊悔,也对自己无法修复布娃娃感到遗憾、痛惜和伤心。)
莎莉文老师激发了我的求知欲。
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
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回想起“我”因为自己的脾气而摔坏了莎莉文老师给“我”的洋娃娃,并且怎么也拼不好它,“我”十分伤心与后悔,“悔恨莫及”。
⒀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文字的神奇,实际说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幸福和美好,因而,“我”觉得世界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直抒胸臆,写出了“迷雾中的航行者”看到“光明”后的欣喜若狂的心情和获得的强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表明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法成功地开启了“我”的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也表现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我在求知中得到幸福的体验。
“啊!世界是还有比我理幸福的孩子吗?”品析这句话的含义。
直抒胸臆,写出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说明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学会很多文字后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感到了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