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褚韵文
何为汽车工业百年发展的精髓?答案或许是不断革新求变,在当下的汽车市场,这一点更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能源的上半场激战正酣,智能化的下半场接踵而至,连续的行业变革就像是摆在车企面前的一次次大考,如何应对?如何获取高分?对于体量庞大的老牌车企来说考试难度无疑进一步提升。
不过这其中也有有备而来的选手,例如在燃油车时代引领自主品牌的长安汽车,面对新时代的考题已快速交出答卷。
总结过往、引领未来
年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横跨三个世纪的长安举办了多个关于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来到年底,随着“长安周年收官仪式”的举办,整个纪念活动迎来高潮。
12月25日,“长安汽车科技成果展暨长安周年系列活动”正式开启。活动期间,一部纪录片《何以长安》向人们展示了百年车企的历史文化底蕴;一项项前沿科技成果表现了长安汽车面向新时代汽车工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因;明星产品也悉数亮相。
此外,长安汽车在今年举办了包含科技、文化、体育三项的“长安周年系列运动会”,此次活动期间进行的颁奖仪式展示了长安人自强不息、向新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外举办的“长安汽车杯:全球华人大学生数据应用创新赛”,在各大高校掀起线上脑力运动会,向外界传递出长安汽车年轻、活力、智能、科技的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朱华荣董事长在活动开幕式上对科技成果进行了汇报,正式宣布“长安科技公司”成立;并且发布三大新能源动力: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智电iDD、长安原力,这标志着长安动力全面焕新,大步跨进全新时代。
“我坚信长安科技的发展,必将有力推动长安汽车核心竞争力和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必将引领推动重庆汽车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这是朱华荣董事长对于行业的预判,也是对于长安自身的肯定。
这一年间,长安汽车总结了过往,也用取得的科技成果规划了未来的图景。
如今,新时代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趋势下,众车企均在电动电气化转型方面开足马力,从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今年无疑是转型成果与技术集中爆发的一年,车市激荡、强手如林,此时不禁发问:长安为何能率先成为当今时代之引领?
从填补市场空白到引领行业发展
能够引领时代的企业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像树林当中高耸的树木,粗壮的枝干上刻画着历史的印记,经时间打磨的品牌基因与特性助其深根于沃土之中。
长安汽车的前身其实是军工企业,发源于上海洋炮局(),是中国近代工业先驱,其后几年辗转于苏州、南京,成为中国最早诞生的兵工厂,后时局动荡,迁至重庆并扎根于此,或许正是其军工的背景,让其有了勇挑重担的承担。
年,长安正式迈入汽车领域,受中央提出“军民结合,学会两套本领”的生产方针,长安汽车厂的工作人员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制造出了“长江牌46”吉普车,并成为建国十周年的受阅方队领队车,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
年,长安开启第一次创业,由军工转向民用车领域,中国出现了第一款自己的微型汽车,“长安”之名也开始被人们熟知;年的第二次创业让长安从商用车领域转向乘用车领域成为国内四大车企之一,在年成为第一家迈入“千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年之后,国内车市的增长放缓,转型一词开始频繁出现,而长安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此次“创业”围绕新能源、智能化两大重点领域展开,除了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外,还针对市场发展启动实施“香格里拉”与“北斗天枢”两大计划。
可以看到,国内汽车市场发展从无到有,从冷清的繁荣,长安汽车的身影始终处在“冲锋陷阵”的前沿。填补市场空白、发展乘用车、推动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三次创业的时间节点,每一次都要比之前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契合时代诉求。
对于长安来说,百年历程所积累的经验是宝贵的,也是其他品牌所不具备的,当积累了足够量的实际经验,便能先于他人洞察时代,并把脉时代脉搏、抓住时代机遇。
以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来说,长安汽车的应对明显要比市面上其他品牌更加从容,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期对这一市场动态进行了预判,在年,长安汽车针对国家号召,开发了首台混动样车,并从此开始对新能源技术进行研发布局。
目前,长安拥有极为完善的产品布局,并且渗透到了市场上所有主流市场与细分市场。像长安深蓝SL03、阿维塔11、UNI-ViDD、锐程PLUS、览拓者、长安Lumin、UNI-KiDD、第二代CS75PLUS等长安家族明星产品在传统燃油车、新能源、主流家用、高端智能、玩乐属性领域均能满足消费者的诉求。
其中长安汽车聚合华为、宁德时代多方优势的情感智能高端品牌阿维塔;在智能、续航、三电领域实现三大超级突破的全新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可以说从产品到技术实现了产品与技术、新能源与智能化多赛道引领,三次创业的成果已经显现。
时至今日,长安汽车实现了汽车产销从0到现如今的累计万辆,长安汽车成为行业内屈指可数的,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中国品牌,这其中品牌与产品自身的实力功不可没,同时这其中所反映的更重要的一点则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
转型科技公司后,长安汽车也对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目标:预计到年实现集团整体销售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万辆,销量规模进入世界车企前十,新能源销量达到万辆,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达到万辆,占比达到30%。
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件易事,出众产品力的延续与技术研发将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长安显然有这方面的底气。
以技术优势收获立足市场底气
产品的从无到有,再到如今所获得的成绩,这并不是靠嘴上说一些口号或是某时某刻的灵光乍现,抓住一次市场机遇可以被称为运气好,但是每一次都能踏准步点,这就是品牌的内功体现。
除了前瞻的眼光以及精准的预判之外,产品是在市场获得话语权的核心,而产品的核心则是领先于市场同类的优势技术。
国内市场当中自主品牌的初始发展阶段,有些品牌靠低价、有些品牌靠模仿,但是长安汽车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动力领域的技术优势,内燃机时代,动力可以被称为一个产品的核心,可见长安汽车从步入汽车市场之时,便深谙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对品牌的重要性。
如今,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发展路径给当下的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风口,且席卷速度之快让一些车企措手不及,甚至发展至今都未完成转型。
但反观长安汽车,其在年长安汽车举办的首届科技生态大会当中,提出了关于面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战略措施,时间仅仅过去一年,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并且在这一年当中快速推进。
长安智电iDD、长安原力、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这是长安汽车在当下新能源时代立于市场的核心技术优势。
首先,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时代的过渡阶段,长安快速推进了智电iDD在主流产品上的普及,而且这套系统也可以称得上是目前市面上最出色的解决方案之一,其在车辆的动力、能耗以及日常实用性三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IHS混动平台动力强劲,与此同时,补强电池技术,IP68级高强度的防护、电池安全监控系统、电池温控等多方技术加持下,使得智电iDD无论从性能还是安全等方面都能够作为传统燃油车更为优秀的替代方案。
今年6月,第二十四届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长安汽车携深蓝SL03、UNI-KiDD、UNI-ViDD、欧尚Z6iDD亮相,实现了智电iDD从入门到更高级产品的全面布局,也让更多的用户用更少的成本拥抱了这一更贴合当下时代的动力技术。
其次,针对当下新能源领域所出现的新焦虑,长安汽车用“长安原力”技术做出回应。原力的效率首先来自于原力超集电驱,这也是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突破“卡脖子”行业难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采用行业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实现在-30°C极端环境下,每分钟电池温度提升可达4°c,车辆动力性提升50%,充电时间缩短15%;进而帮助电池能够更快进入最佳工作环境,避免里程、充电、低温用车等日常焦虑。
最后,新能源的赛道从目前来看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未来,长安汽车再一次提前布局,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应运而生。
长安汽车首创水气异侧电堆设计,减少20%管路线束长度,创新解决了“小体积”与“大功率”的矛盾。自主研发的全变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术,提升氢电转换效率62%,百公里馈电氢耗0.65kg,3分钟超快补能。搭载该技术的深蓝SL03是中国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
目前新能源领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充斥多种发展理念与技术路线,所以仅靠某个单一技术显然无法在市场当中获得足够高的话语权,长安汽车深谙其道,多条腿走路与提前布局让其在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并且在消费群体当中获得了足够高的声量。
年11月销量数据显示,长安汽车旗下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3.31万辆,同比增长.81%;1-11月累计销量22.6万辆,同比增加.51%。通过数据可以看到,长安汽车电动电气化转型正在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新能源的上半场打得火热,智能化的下半场又成为新的战场。长安汽车认为,未来汽车将逐步演进为拥有类似人类智慧和情感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成为继电脑、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平台型产品。
在以北斗天枢计划为主要路径的智能化发展当中,长安正在抢占滩头,年8月,长安推出全新智能品牌——“诸葛智能”,在智能交互与智能驾驶两方面进行重点布局,并逐步打造完整的生态。
智能交互领域将以软件、硬件为基础,用户需求为驱动,做到真正的用户共创,并基于高算力平台实现,未来在“诸葛智能”品牌理念引领之下,与众多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构建出可持续进化的“交互策略脑”。
智能驾驶的核心是用“诸葛智驾”打造场景自学习、体验自进化、风格自适应的“智驾策略脑”,为用户提供“无忧、无界、无感、无境”的智能驾驶服务。并且在硬件上做到高兼容的特性,具备硬件可插拔、算力可扩展、芯片序列化,支持软件模块化和服务化的特点。
针对消费者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