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美国的种族主义开始以新的形式呈现,主要表现为美国少数种族群体在疫情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种族不平等。
年4月2日,美国密歇根州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公布了该州新冠肺炎确诊和死亡病例的种族构成数据,引发了全世界的
5.材料二的论证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道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竹秀
木心
①莫干山以多竹著名,挺修、茂密、青翠、蔽山成林,望而动衷。尤其是早晨,缭雾初散,无数高高的梢尖,首映日光而摇曳,便觉众鸟酬鸣为的是竹子,长风为竹子越岭而来,我亦为看竹子乃将双眼休眠了一夜。
……
⑧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的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作出来的。就文句而言,还是“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这样比较清通。
⑨我算是害怕寂寞的人吗……再住半年,可能也会无耻了。
⑩在都市中,更寂寞。路灯杆子不会被雪压折,承不住多少雪,厚了,会自己掉落。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莫干山居生活是清苦、寂寞的。作者在清苦寂寞的莫干山居中品味不同寻常的农家饭菜,感到写作的充实,欣赏美丽的竹子,感悟雪中山林的沉寂,喜欢与世无争的淡泊宁静,已经山化,所以回到都市后“屡兴‘再上山去多好’的感喟”。
B.竹子被雪压折而路灯杆不会,这引发了“我”对市民与山民不同精神状态的思考,进而得出在都市中更寂寞的结论。
C.“我”对雪的态度是复杂的:下雪与初霁之时,风景令人喜爱;而融雪之日,滴答的雪水和肮脏的积雪都令人不快。
D.“我”深夜希望有鬼魂出现,来聊一聊过往朝代的世事,这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也与他的学者身份暗合。
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莫干山竹子多,密,修长,青翠,令人喜爱或者让人动心的特点,为下文“我”来莫干山休养、求得清闲做铺垫。
B.文章细致描绘了先父石屋内的环境、器具和人,色调阴冷而黯淡,有力地烘托了“我”深居山中冷寂无聊的心境。
C.本文句子富有表现力。如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通感、排比、反复的手法。写出了雪夜山中的寂静与“我”内心的寂寞,生动形象、富有语势。
D.文章结尾一句表达了都市生活看似热闹实则寂静的本质,流露了作者更喜爱莫干山清静悠闲的生活的情感。
8.作者在第⑤段讲述学生时代的经历有何作用?(4分)
9.木心曾这样诠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一只是辩士的眼,一只是情郎的眼”,请简要概括本文中“辩士的眼”和“情郎的眼”分别看到了什么。(6分)
辩士的眼:
情郎的眼: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也。举进士,累转司列大夫。坐与上官仪文章属和,配流岭外。上元初赦还。工部尚书刘审礼荐玄同有时务之才,拜岐州长史。累迁至吏部侍郎。玄同以既委选举,恐未尽得人之术,乃上疏曰:“臣闻制器者必择匠以简材,为国者必求贤以莅官。匠之不良,无以成其工;官之非贤,无以致于理。君者,所以牧人也;臣者,所以佐君也。君不养人,失君道矣;臣不辅君,失臣任矣。任人者,诚国家之基本,百姓之安危也。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官之不得其才者,取人之道,有所未尽也。”疏奏不纳。弘道初,转文昌左丞,兼地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则天临朝,迁太中大夫、鸾台侍郎,依前知政事。垂拱三年,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纳言,封钜鹿男。玄同素与裴炎结交,能保始终,时人呼为“耐久朋”。而与酷吏周兴不协。永昌初,为周兴所构,云玄同言:“太后老矣,须复皇嗣。”太后闻之,怒,乃赐死于家。监刑御史房济谓玄同曰:“何不告事,冀得召见,当自陈诉。”玄同叹曰:“人杀鬼杀,有何殊也,岂能为告人事乎?”乃就刑,年七十三。玄同富于词学,当为典选之时,备疏择才之理。但以高宗弃代之后,则天居位之间,革命是怀,附己为爱,苟一言之不顺,则亲族以难逃。是以唐之名臣,难忘中兴之计;周之酷吏,常谋并进之谗。玄同欲复皇储,固宜难免,死而无过,人杀何妨。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B.方今人不加富/监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C.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D.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配流,是古代惩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流”指流放,封建社会的五刑(笞、杖、徙、流、死)之一。
B.牧人,古代指掌管畜牧的人,也指管理民事的地方官,或指治理百姓。文中魏玄同认为:国君,是来治理天下百姓的。
C.魏晋时期,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代银青光禄大夫是知政事的实职。
D.皇储,又称“储君”,为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中国古代皇储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嫡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玄同科举得意。他原是定州鼓城人氏,考中进士科,后官至司列大夫,因为与上官仪文章唱和而受牵连获罪。
B.魏玄同为官尽职。他主管选拔人才,担心不能很好选人定职,就在这方面写了很有价值的书面意见上呈皇上。
C.魏玄同珍视友谊。他和裴炎交情深厚,而且能善始善终,被世人称为“能长久保持友谊的朋友”。
D.魏玄同为人忠厚。他讲太后老了应当让皇位给皇帝,被周兴告发而赐死。他宁死也不愿诬告别人来偷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制器者必择匠以简材,为国者必求贤以莅官。(4分)
(2)玄同富于词学,当为典选之时,备疏择才之理。(4分)
14.魏玄同被任命为选拔官吏的官职,在官吏选拔任用方面,他有哪些主要观点?(3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也。举进士,累转司列大夫。坐与上官仪文章属和,配流岭外。上元初赦还。工部尚书刘审礼荐玄同有时务之才,拜岐州长史。累迁至吏部侍郎。玄同以既委选举,恐未尽得人之术,乃上疏曰:“臣闻制器者必择匠以简材,为国者必求贤以莅官。匠之不良,无以成其工;官之非贤,无以致于理。君者,所以牧人也;臣者,所以佐君也。君不养人,失君道矣;臣不辅君,失臣任矣。任人者,诚国家之基本,百姓之安危也。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官之不得其才者,取人之道,有所未尽也。”疏奏不纳。弘道初,转文昌左丞,兼地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则天临朝,迁太中大夫、鸾台侍郎,依前知政事。垂拱三年,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纳言,封钜鹿男。玄同素与裴炎结交,能保始终,时人呼为“耐久朋”。而与酷吏周兴不协。永昌初,为周兴所构,云玄同言:“太后老矣,须复皇嗣。”太后闻之,怒,乃赐死于家。监刑御史房济谓玄同曰:“何不告事,冀得召见,当自陈诉。”玄同叹曰:“人杀鬼杀,有何殊也,岂能为告人事乎?”乃就刑,年七十三。玄同富于词学,当为典选之时,备疏择才之理。但以高宗弃代之后,则天居位之间,革命是怀,附己为爱,苟一言之不顺,则亲族以难逃。是以唐之名臣,难忘中兴之计;周之酷吏,常谋并进之谗。玄同欲复皇储,固宜难免,死而无过,人杀何妨。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B.方今人不加富/监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C.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D.方今人不加富/盗贼不衰/狱公未清礼义/犹阙者何也/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配流,是古代惩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流”指流放,封建社会的五刑(笞、杖、徙、流、死)之一。
B.牧人,古代指掌管畜牧的人,也指管理民事的地方官,或指治理百姓。文中魏玄同认为:国君,是来治理天下百姓的。
C.魏晋时期,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代银青光禄大夫是知政事的实职。
D.皇储,又称“储君”,为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中国古代皇储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嫡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玄同科举得意。他原是定州鼓城人氏,考中进士科,后官至司列大夫,因为与上官仪文章唱和而受牵连获罪。
B.魏玄同为官尽职。他主管选拔人才,担心不能很好选人定职,就在这方面写了很有价值的书面意见上呈皇上。
C.魏玄同珍视友谊。他和裴炎交情深厚,而且能善始善终,被世人称为“能长久保持友谊的朋友”。
D.魏玄同为人忠厚。他讲太后老了应当让皇位给皇帝,被周兴告发而赐死。他宁死也不愿诬告别人来偷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制器者必择匠以简材,为国者必求贤以莅官。(4分)
(2)玄同富于词学,当为典选之时,备疏择才之理。(4分)
14.魏玄同被任命为选拔官吏的官职,在官吏选拔任用方面,他有哪些主要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秋兴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16.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4道小题,任选3道作答即可)
(1)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真理正义绝不后悔,这与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至死不改的诗句“,”有着跨越历史的相似。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了动人的音乐,“,”两句,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3)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相逢在同一天,普天同庆“中国节”。我们可以来到岳阳,近距离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秋天的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落满了蜻蜓。夕阳下,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纹各异的细长尾巴,像一件精致的刺绣。顺着墙根悄悄地溜过去,用手一按,就能捉住一只;一只被捉走了,其他的照旧静静地趴着。它们好像对此时此刻的阳光迷恋至极,生怕一拍翅,①。
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a)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b)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c)她喊孩子(d)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e)
孩子打好水,将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一个人一摇一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②。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选项abcde
A,,“,”:“”。
B,。“,”:“。”
C——。“,”,“。”
D——,“”,,“”。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
②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年9月16日下午,①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视察。②三年前,沙洲村以“半条被子”的故事为主题,③建成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在内的沙洲红色旅游景区,④开发了“破茧成蝶”的脱贫蜕变之路。⑤近年来,⑥沙洲村依照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乡风“三色”资源,⑦大力发展多元产业农村旅游经济,⑧同时又激发了周边群众开办民宿、开餐馆、卖特产的热情,⑨使超过多名村民在家门口脱贫并增收致富。
①第句,。
②第句,。
③第句,。
④第句,。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面对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中国科学院称未来十年会针对一些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做一些新的部署。一是超算,我们自主研发的超算系统,已经应用到气象预报、分子设计等领域,还可以用到基础性的研究、宇宙学研究等领域;二是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我们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比如航空轮胎、轴承钢、光刻机,还有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等,我们争取将来在第二期攻关时聚焦于国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