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两两说(ID:liangliangchat),作者wiwi。
它有个很有趣的名字,impostrsyndrom,冒名顶替综合症。
我读博士二年级时,有一次心血来潮报名了一个面向理工科女博士的辅导讲座,进去时完全不知道会讲什么。然后看到了这么一段话:
冒名顶替综合症患者的心路历程:
将自己获得荣誉/学位/头衔,归因于运气和外部因素:
“能够进入斯坦福是因为……“
“我特别努力/善于写申请/善于套磁儿……”
“其实我的资质和实力还有差距”
于是,害怕人设被戳穿,害怕犯错,于是,加倍努力,试图在别人发现前、悄悄提高自己的水平,于是,获得更多的荣誉,进而加深“害怕被戳穿”的恐慌。
当时我就惊呆了。我深藏于心的秘密,别人早就了如指掌!
然后我左右看了看。屋里十五六个斯坦福的女博士,黑人白人亚洲人都有,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的都有。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像我一样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写着“这不就是我吗?”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普遍性
后来我去读了更多资料。这个“病症”在年被命名,后续研究表明,无论男女,无论职业,有70%的人在某个阶段有过这种感觉。
在“高成就人士”、女性、亚裔之间尤其普遍(我在斯坦福时问过的中国女博士生都对impostrsyndrom深切认同,无一例外)。
两度获得奥斯卡的朱迪·福斯特对得奖这样说:
这太侥幸了。我感觉每个人都可能揭发我,然后他们把小金人收回去。他们会来我家,敲门,然后说,“对不起,我们搞错了,奥斯卡本该是发给梅丽尔·斯特里普的”。
——JodiFostr
她心中货真价实的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确拿奥斯卡到手软,可梅姨自己又是怎么说的呢?
我会觉得,为什么会有人想看我演的电影呢?我根本不会演电影!天哪,那我为什么还在演呢?
——MrylStrp
危害
做为一名冒名顶替综合症的深度患者,我对它的危害有着切肤之痛。
我们这样的人,不喜欢公开即兴地和别人讨论问题,特别是有分歧时。我们喜欢回家自己理出个框架,从各方面敲打它,确认无误了再拿出去假装不经心地提一提。
我们喜欢做自己努力下刚刚好可以做到的事。太容易了没有成就感,但是试一下发现做不好的一般就不再碰了,因为“做人最要紧姿态好看”嘛。
比方说我,体育特差,于是小时就整天就装出一副“我不努力我也不在乎”的样子,刚过及格线就正好,决不愿意吭哧吭哧地练到70分。
“爱面子”的背后,埋着的是对哪怕微小失败的深深恐惧。所以,我们会下意识地回避可能的失败,放弃风险更大的选项,也放弃通过“难看的”试错而获得进步的机会。
更糟糕的是,这些行为,本身又会强化“冒名者”心理——“唉,在这种考验硬实力的任务面前,我就是不行啊”。
而我们在能胜任的方面,却容易染上强迫症。害怕失败嘛,于是要求自己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为此付出全部努力,全然不顾很多时候是在用80%的精力去完成重要度20%的事情。
最糟糕的是,冒名顶替综合症还可能让人行为不一致、信誉受损。
我们的脑袋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交战: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侥幸派”B的监督下默默努力,可是日子一久了“成就派”A憋屈得慌啊,于是就跳出来玩票大的,让我们显得“过度自信”甚至有攻击性。
这种passivaggrssiv(被动型攻击)的沟通方式,很伤人品的。
解决办法
坏消息是,这个病是治不好的,我们就是得学着和它共处。
好消息是,大部分人都有能力控制这个病症,甚至让它成为自己职业的助力。
最重要的一步,读到这里的你其实已经做了:bawar。了解它,觉察它,当它冒出苗头时告诉自己说“这大概是我的冒名顶替综合症又发作了”。
根本的改造办法当然在于给自己洗脑。像老夫子说得那样,无执、故无失。不要太在意成败,告诉自己凡事不是要么分、要么不及格的,关键是要专注于现在一点一滴的努力。
不过呢,以我资深患者的经历来讲,要给自己洗脑难度很大。在此贡献三招实用的:
1.一装到底。不就是装自信么,装着装着自己就信了。
我认识一个做主持人的姐姐,说她小时候一直有“擅长演讲”的名声,可每次上台其实都紧张得腿发抖。可腿抖也得撑着,还要微笑。就这么着,她有了越来越多的出色发挥。现在心里偶尔还发虚,想想那些”证据”,于是就踏实了。
2.主动戳破不必要的人设负担。
前面讲过我体育课上总装“淡定”。读博时我误选了一门游泳课,每堂课都是大家游一个来回,我才游了单程的一半,可我已经在水池中间了,总得尽快回去以免耽误大家时间啊。
就这么一学期下来,最后考试时大家游来回,我已经能游单程了。全体同学热情鼓掌,老师夸我进步最大,顿时觉得当差生太容易获得满足感了,为什么不早扔掉“淡定”的人设呢?
3.上升到数据层面,牢记自己并不孤单。反复念,有70%的人都经历过冒名顶替综合症。这意味着什么?
当下次你面对老板,害怕自己“勤劳、基础扎实、有创造力”的人设被戳穿的时候,只需要告诉自己:
老板扛着“资深、智慧、眼界高”的更大人设,他更害怕被戳穿啊!
就像红透美国的喜剧脱口秀演员、作家TinaFy说的,
“说到底这世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冒牌货,所以我这个冒牌货不需要感觉太差!”
今日互动话题:
你有没有过类似经历?
欢迎互动分享~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两两说(ID:liangliangchat),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效果好中科公益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