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上海静安嘉里中心连接南北两栋大楼的天桥上空布满了发光的气球,被装饰成了彩虹的样子,上面写着“HowAreYouToday”。
这些气球每一个都有不一样的表情,如果你去位于气球下方的那个iPad上面做一个微笑检测的话,它会检测出你的心情值,然后根据你的得分,来点亮相对应的颜色的气球。这背后是一组智能人脸识别系统,体验者的情绪不同,球上的颜色也不同。
与嘉里中心合作完成这个科技装置的团队叫做Seeeklab,这个来自于厦门的新媒体装置设计工作室仅仅成立一年多,已经完成了数个类似的商业项目。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另一些譬如“世界上最长的跷跷板”、“大雨、声音和发光体”、“书沙台”这样的话题性作品。在Seeeklab的网站首页,你可以看到他们对自己的描述,“Seeeklab是一个设计团体,我们擅长创意科技装置的设计与研发”。去年4月,Seeeklab正式成立,这个名字来自英文的seek和lab,只不过,这个seek多了一个“e”,它指的是elecotronic电子、entertainment娱乐和enlightment启示,其最终希望探讨的问题,是“用科技传递情感,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
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田力一直认为,科技应该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它不该只是个冰冷的机器。
他在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之后,就去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当老师。那个时候想的还是,“找个安静的,环境不错的地方结婚生子,好好过日子”。这样的安静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他起初想在大学里面好好当老师,想把自己的一些对于科技装置的研发和设计的热情传递给学生。
然而,他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太需要老师了,他们打开互联网,自己都能学到很多的知识”,田力在《好奇心日报》的采访中说道。于是,在工作一年以后,他辞了职,把精力集中在创新性科技装置的研发上。
本科的新媒体背景,加上研究生时期对计算机的学习,还有不可或缺的创造力。这些是田力认为的,做新媒体艺术装置的优势。
辞职之后,他去了厦门的一个跨媒体体验设计服务公司,在年,由他主办了一场名为“时间是一种幻觉”的新媒体艺术展览。他想通过这场展览,能够启发人们重新审视时间。在厦门,这也是首个这样颇具创新性的艺术展,这个展览迅速帮助田力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同时,也让他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Seeeklab的三个创始人:Candy、田力、Eddie
现在的Seeeklab有四个主创,除了田力之外,还有与田力一起办过展的首席设计师Candy;田力的初中同学,曾是北京电视台的执行导演的海滨,以及Seeeklab的客户总监Eddie。Eddie就是田力通过展览认识的朋友之一。他后来和田力一起创办Seeeklab,并负责Seeeklab的商务拓展和管理工作。
说起来,Eddie并不像田力那样有着技术背景,也没有任何新媒体装置的经验。他只是本科期间在墨尔本念书的时候,喜欢去各种艺术节。同时喜欢上了德国art+天津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